• 当前第 1
  • [技术需求]
    预算金额:5000万元人民币
    发布日期:2024-12-30
    现状:以脱硫浆液作为烟气余热的传递载体直接通入闪蒸蒸发器内,浆液首先在闪蒸室内发生闪蒸,闪蒸出的清洁蒸汽携带汽化潜热进入换热室内传热给热泵蒸发器,闪蒸降温后的剩余浆液回到脱硫塔继续喷淋取热,这样既实现了余热回收,又将因烟气降温冷凝至浆液中的水分闪蒸出来,并且不增加烟道阻力;场地布置灵活;有利于脱硫系统水平衡,闪蒸乏汽冷凝水水质好,可回用到脱硫系统中或热网水中;该技术不影响原有系统运行,能够冬季治霾;节能;节水;减污;降碳;CPM协同环保深度治理,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达到的指标:通过湿烟气潜热深度回收,实现较好的经济价值。通过综合治理,一年可实现碳减排2.28万吨,二氧化硫减排73.95吨,氮氧化物减排64.38吨,一氧化碳减排200.10吨,可凝结颗粒物(CPM)脱除效率50%以上,具有较高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
    ...
  • [技术需求]
    预算金额:600万元人民币
    发布日期:2024-12-30
    现状:节能技术改造前要收集风机运行及检修历史数据,基于“一机一测”的原则进行风机现场热态性能试验,获取系统实际的阻力特性曲线和运行工况点,若有新增设备,需获取准确的新增设备的阻力;其次,以同类主设备风机运行数据库作为比对基础,兼顾主设备运行参数及在一个运行周期中变化情况;最后,参照相关设计规程,根据现场实测的系统阻力特性和运行工况点,与业主协商确定的设计裕量,提出新风机的选型设计参数,提出风机节能改造的整体方案,做到风机选型兼顾风机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可节省大量电耗,降低风机运行费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达到的目标:通过风机现场热态性能试验和阻力特性测定,出具风机节能改造方案,风机效率提升15%~25%,大大降低风机运行电耗。
    ...
  • 预算金额:面议
    发布日期:2024-12-30
    针对桥梁位移;裂缝监测难题,研究基于摩尔纹计算和无人机相位信息技术在桥梁位移;裂缝高精度监测智能识别技术;通过优化无人机飞行与数据采集技术,提升相位信息与图像数据的精准度;创新摩尔纹计算与裂缝识别算法,增强识别精度;改进相位解包裹算法,减少误差累积;构建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桥梁健康状态的快速评估与预警。
    ...
  • 预算金额:面议
    发布日期:2024-12-30
    需解决问题:开发一款用于35KV及以下变电站;发电厂;配电室场合,集SCADA系统;智能运维;专家诊断分析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软件云平台。达到的指标:同类型产品参考:http://120.55.48.99:8080/sty_2.0用户名:sitc密码:123456
    ...
  • 预算金额:600万元人民币
    发布日期:2024-12-26
    现状:海上光伏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形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大大节省陆地上的土地资源,避免与农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土地争夺,还能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我国海岸线纵长,发展海上光伏产业必将成为未来光伏产业的重要方向,其产业保守估计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当前,我国海上光伏电站主要采用近海滩涂固定式建设,国外主要采用漂浮式建设,可利用更大海域面积。海上光伏受水位、洪峰变幅和风力作用,必须建设海上锚固和膜支撑体系,目前主要采用钢材和混凝土,工程造价高,且重量大,不适于海上漂浮式光伏,必须选择更加轻质高强的替代材料。实现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绿色化和轻量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使用轻质环保的竹纤维重组工程材料。与传统海上锚固和膜支撑材料相比,竹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重量轻等优点,其强重比约是钢材的5-7倍。然而竹纤维重组工程材料在海上光伏平台的应用上还处于萌芽期,没有成熟经验,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难题:(1)竹材霉变问题:由于竹材内部富含淀粉、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极易在光照、潮湿和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其在加工、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发生霉变。霉变菌的生长繁殖除了消耗淀粉等物质,还会逐步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对于木质化的细胞壁无显著影响,因此,霉变并不会造成竹材强度的显著下降;(2)竹材光降解(老化)问题:竹材在光、水和氧气的共同作用下发生黄变、光泽度下降、粗糙度增加和开裂等老化现象则对竹材强度造成显著影响。紫外光辐射是竹材老化降解的主要原因。木质素仲醇羟基、羧基、芳香和酚基在紫外光辐射下持续形成自由基而降解,留下不易降解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使光照面呈现灰白色且出现纤维素分层现象,结构疏松开裂,机械强度降低,并进一步加剧霉变,最终使竹材失去应用价值;(3)竹材尺寸稳定性问题:竹纤维复合材料快速成型容易造成树脂对纤维浸渍不够,纤维屈曲分布不均以及树脂流动不均等问题,影响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竹材的吸湿特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竹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这三类物质含有大量的游离羟基,可以与水分子结合产生氢键,使水分被牢牢的锁定在其附近;其二、作为天然多孔材料,竹材具有丰富的毛细管结构,因此水分很容易通过孔隙被吸附,造成竹材吸湿膨胀。需解决问题:针对海上光伏支撑平台用竹纤维重组工程材料技术攻关的方向如下:1.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竹加工单元进行防霉耐老化处理,从根本上杜绝竹材霉变老化问题。2. 通过一定方法改善竹材尺寸稳定性,期望实现竹纤维重组工程材料在海上光伏领域的产业化应用。3. 项目攻关后将实现竹纤维重组工程材料的技术指标如下:(1)密度70 MPa;(3)弯曲强度 > 65 MPa,弯曲模量 > 8000 MPa;(4)24h吸水厚度膨胀率 < 8 %;(5)浸渍剥离:四个侧面的各层层板之间的任一胶层的累计剥离长度不超过该胶层全长(槽口长度不计)的1/3;(6)防霉防变色等级:参照国家标准GB/T18261-2013《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试验方法》,产品受霉菌和变色菌表面感染值0-1级,产品受变色菌侵染后变色等级0-1级;(7)耐久性:参照国家标准GB/T13942.1-2009《木材耐久性能》,产品耐腐等级I级。耐久年限25年。达成的指标:经济效益:预计项目执行期间,实现新增产值3000万元,新增税收300万元。竹纤维重组工程材料用作海上光伏支撑平台,按海上光浮产业产值的10 %计算,竹纤维重组工程材料在海上光伏领域将有5000亿元的应用前景。社会效益:竹纤维重组工程材料在海上光伏产业的应用,能为南平竹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其可推动南平竹产业升级转型,提高竹资源的附加值,增加竹产品的多样性,拓展竹材在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当前竹材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竹材在海上光伏产业中的应用,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还上光伏产业对竹纤维重组工程材料的需求,也将刺激南平地区扩大竹林种植面积,加强竹林资源的培育和管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
  • 预算金额:800万元人民币
    发布日期:2024-12-26
    现状: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如CO2)在大气中的浓度持续攀升,温室效应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亟待解决。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然而,CCUS技术中捕集环节的成本占整个链条的70%左右,已成为限制其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的主要瓶颈。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CO2捕集材料和技术,是推动CCUS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近年来多种先进吸附材料相继被开发,但由于碳基材料具有资源广泛、成本低廉、孔隙结构丰富以及化学与热稳定性优良等突出优势,仍然是CO2捕集领域的主流选择。然而,目前碳基吸附材料仍普遍面临吸附容量低和选择性不足等瓶颈,难以满足工业规模化应用的需求。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针对碳基材料的孔隙结构设计和表面化学改性成为提高其CO2吸附性能的主要途径。在孔隙结构方面,通过精细化调控活化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构建超微孔结构,增加与CO2分子尺寸匹配的吸附位点,优化孔径分布,缩小无效孔隙比例,从而大幅提升材料的吸附容量。在表面化学改性方面,通过引入极性官能团(如胺基、羧基等),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极化调控,显著增强碳基材料与CO2分子的化学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吸附选择性和吸附稳定性。需解决问题:目前的碳基材料的CO2吸附容量:180 mL g-1 (8 bar);攻关后碳基材料的CO2吸附容量:240 mL g-1 (8 bar)。技术攻关结束后完成开发一种新型CO2碳基吸附材料。通过优化活化条件,包括投料配方、活化温度、时间及活化设备结构设计,改善碳基吸附材料在活化过程中的超微孔成孔效果,抑制无效孔隙的产生,集中提升0.5-0.8 nm范围内超微孔的孔容。通过化学表面改性,引入杂原子对碳基吸附材料的表面进行改性,从而显著提高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氧化改性、氮杂化改性、硫杂化改性和金属杂化改性等。目前,碳基材料在CO2捕集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但现有材料的吸附容量依然有限,约为180 mL g-1(8 bar),难以满足工业化应用需求。为突破这一瓶颈,通过技术攻关,旨在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CO2碳基吸附材料,将吸附容量提升至240mL g-1(8 bar)。该材料的开发将通过优化活化工艺条件实现,包括精确调控投料配方、活化温度、时间及活化设备结构设计,从而改善碳基材料在活化过程中的超微孔形成效果,有效抑制无效孔隙的产生,集中增加0.5-0.8 nm范围内的超微孔孔容。这一孔径区间与CO2分子尺寸高度匹配,能够显著提升CO2分子的物理吸附能力。此外,通过化学表面改性,如引入杂原子(氧、氮、硫、金属等),进一步提升材料的表面极化能力和化学亲和性,从而显著增强其对CO2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常用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氧化改性、氮杂化改性、硫杂化改性及金属杂化改性等,这些手段可有效实现表面官能团的精准引入,提升吸附性能。新型碳基吸附材料的成功开发将CO2捕集提供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路径,可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工业排放、化工生产等领域的CO2减排与回收利用。在碳中和背景下,该材料不仅有助于实现大规模CO2捕集,还可推动碳资源循环利用,如将捕集的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燃料等,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链。该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助力我国在全球碳捕集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达成的指标:1、经济效益:项目量产后,形成年1000吨CO2吸附碳基材料,预计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000万元,新增利润40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项目量产后,预计新增劳动岗位20个,年新增税收100万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3、生态效益:项目量产后,每年可吸附470吨CO2,相当于约9.7万棵树木一年的碳吸收量。同时,这一减排量相当于约10,000个家庭的年均碳排放总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
  • 预算金额:600万元人民币
    发布日期:2024-12-26
    现状:白羽快大型肉鸡是世界,也是我国鸡肉生产的主体。2023年,我国白羽快大型肉鸡出栏量达到71.95亿只,产肉量高达1429.37万吨,鸡肉成为我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肉鸡生长速度与腹脂沉积呈正相关,腹脂沉积过多降低了饲料转化效率,如何在提高生长速度的同时,降低腹脂沉积,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是肉鸡育种的一大难题。利用传统的表型选择方法,可以实现降低腹脂率的目的,此方法需要屠宰大量鸡只,根据屠宰鸡只表型信息来评估其同胞的腹脂率,进而选择留种个体。这种方法需要饲养、屠宰大量鸡只,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耗时较长。能否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筛选出影响肉鸡腹脂性状的基因和分子标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专门针对肉鸡腹脂性状选育的育种新技术,以实现对肉鸡腹脂性状的早期选择,是目前肉鸡腹脂性状选育面临的一个共性难题,也是解决白羽肉鸡饲料转化效率低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为此,急需研发一款可用于肉鸡腹脂性状选育的液相育种芯片,并创建一个适合腹脂性状选育的新方法,降低国产白羽肉鸡腹脂率高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我国白羽快大型肉鸡配套系的提档升级,促进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解决问题:目前,白羽快大型肉鸡公鸡平均腹脂率约为1.61%,母鸡平均腹脂率约为1.88%。腹脂性状遗传改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本次技术攻关,将在肉鸡分子育种技术方面和圣泽901性能提升方面取得突破。1. 分子标记挖掘与应用方面:通过基因组学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挖掘影响腹脂沉积的关键基因和SNP标记,为低脂肉鸡选育提供分子层面的理论基础;利用挖掘出的与腹脂沉积性状紧密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创制液相育种芯片,将其应用于肉鸡腹脂性状的早期选育,提高选育的准确性和效率。2. 圣泽901性能提升:利用本项目开发的液相芯片进行低腹脂白羽快大型肉鸡的选育,其在生长速度等性能方面与其他品系没有区别,但其腹脂率明显降低,其中公鸡平均腹脂率下降0.2%左右,母鸡平均腹脂率下降0.3%左右。此攻关技术的应用,可加速我国有效解决白羽肉鸡低腹脂率技术需求,加快圣泽901白羽肉鸡的性能提升,从育种上推动我国白羽肉鸡种业科技创新、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国产肉鸡品种的市场竞争力。达成的指标:技术攻关取得的预期技术成果在产业化转化后,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提升我国白羽快大型肉鸡产业的竞争力。1. 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育种技术攻关,可以提高圣泽901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业的经济效益。2. 社会效益此技术研发可解决我国肉鸡育种中腹脂选育进程缓慢的共性难题,为我国白羽快大型肉鸡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社会效益显著。3. 生态效益(1)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脂肪组织废弃物丢弃,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资源可持续利用:育种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提高肉鸡的生长效率和肉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4. 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此技术,圣泽901肉鸡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其腹脂沉积少,饲料转化效率高,饲养成本低,可提升其在肉鸡产业中的竞争力。5. 促进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将推动我国肉鸡育种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搭建分子育种体系,为肉鸡种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 预算金额:600万元人民币
    发布日期:2024-12-26
    现状:福建省松溪“百年蔗”宿根寿命距今已有近300年,是我国乃至全球唯一以甘蔗为核心作物的农业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唯一仍然保存的传统制糖竹蔗品种。“百年蔗”红糖制品风味醇厚、口感细腻,世代受到周边地区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受到国内外糖蔗新品种引入替代的冲击,目前核心“百年蔗”母蔗种植面积仅0.7亩,“百年蔗”产业面临种植面积严重萎缩、下游产业链的传承创新停滞等一系列问题。破解“百年蔗”悠久历史和口口相传的神奇功效背后的科学密码是解决“百年蔗”产业困局的核心路径。“百年蔗”发挥功效作用的关键物质基础是什么?这些功能成分的形成与松溪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微生态特征有何关联?如何针对“百年蔗”功效物质的高值化利用开发“百年蔗”功能性发酵食品的精深加工?上述问题的悬而未决成为严重限制“百年蔗”产业发展的桎梏。为解决上述制约“百年蔗”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项目重点开展的攻关内容如下:(1)“百年蔗”核心功能成分解析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和体外模型验证,解析“百年蔗”与普通糖蔗显著差异代谢物组成信息,确定“百年蔗”品质的标志性功能成分。(2)“百年蔗”微生态特征与标志性功能成分溯源解析松溪“百年蔗”产区的“小气候”微生态特征,结合“百年蔗”遗传信息,协同构建标志性功能成分的形成途径,实现基于“百年蔗”地理特征标志的核心功能成分的微生态溯源。(3)“百年蔗”功能性发酵食品精细加工结合“百年蔗”的核心功能成分优势,秉承“药食同源”大健康理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以发酵蔗饮等产品为主体的“百年蔗”功能性发酵食品提质增效深加工。需解决问题:1. 深入解析“百年蔗”与普通糖蔗的生物活性物质差异,结合体外模型验证,明确1—2种“百年蔗”核心功能成分及其健康功效。2. 建立松溪“百年蔗”“小气候”微生态关联网络,明确形成“百年蔗”核心功能成分的路径溯源。3. 结合影响“百年蔗”产品品质的功能和风味组分特征,通过人工合成菌群选育和加工工艺优化,针对性开发1—2款“百年蔗”功能性食品,实现“百年蔗”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开发2-3款功能性食品。达成的指标:技术攻关取得的预期技术成果在产业化转化后,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助力“百年蔗”产业摆脱种植面积严重萎缩、下游产业链创新停滞的困境,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服务于当地传统农产品资源的精深加工和提质增效,为“糖产业”赛道的“大健康”赋能。1. 经济效益在明确功能性成分的科技背书下开发系列“百年蔗”精深加工产品,延展“百年蔗”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提升“百年蔗”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种植、生态养护、功能食品开发相结合的绿色科技“助农强工”,显著提升全产业链的经济效益。2. 社会效益项目技术研发将开辟功能糖产业的新赛道,在“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的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推进“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中对地方特色和地理标志性的传统功能农副产品的重视和深度开发,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示范引领作用。3. 生态效益研究成果中对“百年蔗”“小气候”微生态与功能组分溯源的解析,可强化“百年蔗”松溪产区的地理标志特征,提升当地生态资源的影响力,建设“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示范工程。
    ...
  • 预算金额:面议
    发布日期:2024-12-10
    寻求低价的高精度精密刀具;锯片;钻头等耗材的合作商。具体希望能达到以下要求:1;产品质量与精度:合作商应能提供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的高质量产品,确保刀具;锯片和钻头的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高精度加工的需求。2;成本控制与定价:价格是选择合作商的重要因素之一。合作商应能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材料成本或提高生产效率来保持较低的产品价格,同时不牺牲产品质量。3;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合作商应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包括产品使用指导;维护保养建议等,并具备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能力,以解决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生产能力与交货时间:合作商应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满足我们的订单需求,并能按时交货。这对于确保生产线的连续运行至关重要。
    ...
  • 预算金额:面议
    发布日期:2024-12-10
    主要想寻求新型低损耗介质滤波器结构及制造工艺,降低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中心插损达到1db以下。企业主要想从以下几点去尝试可能性:1;高Q值:介质滤波器应具有高Q值,这有助于降低插入损耗。通过优化介质谐振器的设计,可以提高滤波器的Q值。2;小型化:介质滤波器应尽可能小型化,以减少系统体积和重量。高介质常数的陶瓷材料是实现小型化的关键。3;温度稳定性:介质滤波器的谐振频率随温度变化量应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以确保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
  • 当前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