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来袭】2024年常州市科技计划:卫健领域研究项目资金等你申请!
发布机构:(略)
发布日期: 附件:0个
重点摘要
关键词
附件1
2024年度常州市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卫健领域社会资金资助项目)指南方向
一、联影专项
(一)重大项目
CZ1104-0101 基于心肌纤维化无创分子影像构建冠心病精准诊断及危险分层新策略
研究目标:基于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特征及分子靶标,应用无创分子影像及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心肌纤维化精准定量评价指标,并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为冠心病早期、精准诊断及危险分层新策略的制定提供证据支持。
研究任务:创建心肌纤维化核素分子影像及人工智能分析流程;探究基于心肌纤维化的无创分子影像在可疑ACS早期诊断、CCS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价值;设计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究无创分子影像在冠心病早期诊断及精准诊疗中的作用;提出针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新方法、新策略。
CZ1104-0102 基于超高场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的鼻咽癌精准诊疗策略研究
研究目标:利用超高场MRI新技术是实现鼻咽癌影像诊断从传统的形态学领域向功能学领域的拓展延伸,形成一套基于功能学指标的鼻咽癌早期转移预测模型,构建基于高场MRI的新生物学指标辅助制定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体系,为鼻咽癌精准诊疗提供新策略。
研究内容:采用超高场MRI新技术建立有效模型预测鼻咽癌患者发生早期转移的风险,为患者的强化治疗提供依据;充分利用超高场MRI新技术基于局部晚期鼻咽癌肿瘤内部异质性进行放疗靶区雕刻,选择性的进行部分靶区推量,实现肿瘤局部控制率最大化和最优化,为鼻咽癌精准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重大项目原则上每指南方向立项1项,每项资助30万元。
(二)重点项目
CZ1104-0111 一站式冠脉CCTA及AI辅助冠心病精准分级及预测
研究目标:基于临床大数据实现冠脉CCTA人工智能分析算法的优化,多指标、全方位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状况,提供精准的治疗和预防方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研究内容: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提高冠脉CCTA分辨率,提高冠脉狭窄和斑块的检测精度;构建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冠脉CCTA、CT-FFR技术多参数AI自动后处理和分析系统,识别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高风险患者,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CZ1104-0112 5.0T高场强MRI在狼疮性肾炎诊疗中的应用探索
研究目标:探索5.0T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诊断方面的应用优势,提高诊断准确性,助力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推动狼疮性肾炎诊疗水平的提升。
研究内容:运用5.0T的高场强MRI更精确地检测狼疮性肾炎的结构、病变以及微血管状态;应用多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全面评估肾脏结构和功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磁共振指标与病理指标之间的潜在关联,更深入地探索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开发预测肾脏病理类型的实用性模型,辅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并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实现狼疮性肾炎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CZ1104-0113 m6A修饰阻断在MSS型结直肠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中的双重增敏机制
研究目标:构建基于m6A修饰相关蛋白及分子表达的MSS型CR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敏感人群的筛选指标;揭示m6A修饰在MSS型CRC放疗后免疫抑制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为MSS型CRC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利用MSS型CRC短程大分割放疗序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前后的人标本组织,检测m6A修饰及免疫微环境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模式生物水平研究放疗引起肿瘤组织中m6A修饰及免疫微环境在不同剂量和时间点的改变;细胞层面探索放疗引起肿瘤细胞m6A升高的原因,明确METTL3通过YTHDF2影响CCL2的具体信号通路,同时探讨引起MDSC在肿瘤微环境中聚集的机制;模式生物探索m6A修饰抑制剂增强MSS型CRC对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CZ1104-0114 多模态影像引导放疗中的多目标分割研究
研究目标:通过多模态影像技术的信息互补,实现病灶和正常组织的精准分割,有效提升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分割精度,为多模态影像引导自适应放疗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构建无监督或弱监督训练的多目标自动分割框架,解决放疗中多模态影像标注稀缺的难题;建立定位CT和医生勾画先验知识融合方法,有效提取与目标高度相关的分割特征;优化模型算法,高效准确地分割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提高分割模型的泛化性和鲁棒性,实现自动分割模型的临床应用。
CZ1104-0115 REV7招募Aly调控HSP70家族影响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研究目标:阐明REV7招募Aly促进Hsp70家族分子转录后剪接及核输出翻译的分子机制,揭示REV7/Aly/Hsp70调节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拒性的分子机制及逆转措施。
研究内容:利用食管癌/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信息构建组织芯片,检测REV7和Hsp70家族蛋白分子的表达,明确电离辐射对REV7表达和分布的影响及REV7和Aly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上调/下调REV7、Aly上调/下调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受照后细胞周期、凋亡和衰老等的影响;明确REV7招募Aly影响Hsp70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机制。
CZ1104-0116 基于VR的交互式颅脑手术训练模型的研究
研究目标:设计开发基于虚拟现实(VR)的经典颅脑手术入路模型,实现实体尸头解剖操作的交互训练方式的VR模拟,系统性地验证该模型在提升神经外科医生手术能力方面的训练效果,为神经外科教育培训提供一种新的高效手段。
研究内容:基于经典的颅脑手术入路实体尸头的解剖结果,阶段性地进行高精度三维CT/MRI影像重建,通过图像序列的合成处理,构建高仿真VR手术训练模型;通过整合VR模型与实体尸头解剖操作,形成交互式训练体系,对经过训练前后的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技巧、操作流程进行测验评估,验证该模型对提高神经外科医生手术能力的实际作用。
CZ1104-0117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脑血管病诊疗及预测新模式建立
研究目标:构建基于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脑血管病临床诊疗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下的影像特征、临床症状、模型算法的脑血管病诊疗决策新范式。
研究内容:基于CT、MRI、DSA数据的脑血管病影像数据构建脑血管病影像标注和判读分析平台,建立出血性脑血管病如未破裂动脉瘤的风险预测模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如颅内大动脉闭塞核心梗死体积、颅内动脉狭窄血流储备分数等的人工AI定量分析,研发脑血管病临床诊疗辅助决策系统。
重点项目原则上每指南方向立项1项,每项资助10万元。
(三)一般项目
CZ1104-0121 基于肾脏代谢机制及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应用的糖尿病肾病无创性精准评估研究
研究目标:明确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糖尿病肾病代谢机制研究和相关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预期其在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治无创评估中的价值。
研究内容:利用CEST成像、3D FACT成像新技术从氧化应激代谢及脂肪代谢的角度多方位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代谢机制;建立基于CEST和FACT成像的影像学特征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联网络,探索其在糖尿病肾病相关治疗疗效无创性评估中的价值。
CZ1104-0122 基于高场MRI的肥胖人群肾脏病诊断新技术、新标志物研发
研究目标:利用多种MRI新技术全面评估肥胖人群肾脏形态及功能的动态变化,揭示MRI新技术在肥胖人群肾脏病诊断及进展预测中的价值,为肥胖人群肾脏病的临床监测及早期干预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研究内容:利用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实现肾脏正常解剖和生理特征的MRI成像序列筛选和优化;通过大样本的对照研究验证肾脏MRI成像序列诊断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对肥胖人群的动态监测,构建基于MRI新技术的肥胖人群肾损伤的影像学表型,实现肥胖人群肾损伤临床转归的预测。
CZ1104-0123 基于5T MRI的MicroView微距成像技术探索多模型DWI成像在术前胰腺癌侵袭性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研究目标:利用联影5T MicroView微距成像技术的优势,探索多模型DWI成像技术在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及切缘R0判断等方面的价值,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微观信息,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
研究内容:构建联影5.0T的DWI多模态模型,包括拉伸指数模型,DKI模型,FROC模型,CTRW模型等,明确其相较3.0T MRI在图像质量、疾病诊断优劣性方面的优势;评价5.0TMRI的DWI多模态模型在诊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以及R0切除等方面的准确性,评估其在术前胰腺癌侵袭性预测方面的价值。
CZ1104-0124 前列腺癌影像数据的自动化分析与早期检测
研究目标:开发基于大数据模型的前列腺影像分析系统,实现影像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前列腺早癌的精准识别,大幅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
研究内容:利用前列腺癌大样本数据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影像分析训练模型,自动识别前列腺癌早期病变,通过交叉验证和独立测试等方法验证模型准确性和泛化性,迭代优化模型参数;开发用户界面,实现影像数据的上传、自动分析和结果展示,辅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CZ1104-0125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聚类算法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认知障碍表型识别及个体化干预策略研究
研究目标:基于终末期肾病患者(ESRD)静息状态网络中的全脑异常功能连接模式,通过非负矩阵分解聚类算法识别ESRD患者认知障碍表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表型诊断模型,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研究内容:基于非负矩阵分解聚类算法,获得ESR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稳定表型(subtype),明确不同表型ESRD患者认知障碍脑网络损伤模式的差异;比较不同表型患者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及不同表型与尿毒症毒素之间的关系;建立机器学习诊断模型,运用SHAP明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权重;识别关键认知表型和相关风险因素,制定干预策略。
CZ1104-0126 基于影像的大模型前列腺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研究目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前列腺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通过综合分析影像、基因组及其它相关数据,实现高精度的前列腺癌早期检测和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最优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研究内容:利用大样本的前列腺癌的影像数据及相关基因组和临床数据,获取高质量训练数据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病灶影像识别、患者基因分析及临床预测功能的整合平台,实现前列腺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前列腺癌早期迹象精准识别和个性化诊疗方面的能力。
CZ1104-0127 基于医学影像的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在肝脏肿瘤诊断方面的研究探索
研究目标:开发基于CT/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肝硬化背景下的肝细胞癌(HCC),并通过该影像组学模型的辅助提高HCC的诊断效能。
研究内容:利用标准化的影像数据,构建自动分割模型;利用影像组学提取大量高级定量影像学特征,挖掘数据的深层次特征,并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影像组学模型的优化;验证自动化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及建模分析的整合AI系统的诊断效能。
CZ1104-0128 AI机器学习+医疗在影像诊断学领域的应用探索
研究目标: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提高医学图像在疾病识别、智能分析和诊断的效率与准确性。
研究内容:探究AI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图像识别和分类、图像分析和定量评估、辅助诊断和临床肿瘤分期、自动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早期疾病检测和预测、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以及医学教育和培训。
CZ1104-0129 功能磁共振脑外伤后认知障碍评估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深入探究磁共振神经功能成像在脑外伤后脑功能损伤评估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脑外伤患者后续治疗及神经功能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价值,为临床提供更为深入的影像学支持,拓展磁共振在脑外伤诊疗中的应用。
项目内容:探究功能磁共振图像对轻度脑损伤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基于功能磁共振图像构建脑外伤患者后期脑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指导脑外伤患者“个体化、规范化、全程化”的治疗,提高脑外伤后期的康复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CZ1104-0130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胎盘植入精准诊断及临床预后评估研究
研究目标:通过磁共振成像胎盘植入诊断方案的优化,建立胎盘植入磁共振成像数据库,量化评估影像特征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早前治疗提供精准信息。
研究内容:通过对比不同程度胎盘植入患者的多序列、多参数磁共振图像,明确影像特征与病理金标准的相关性;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实现胎盘植入定量参数分析,研究图像参数与临床症状、预后指标的关系;利用磁共振成像监测胎盘植入的治疗效果,探索基于磁共振参数的胎盘植入治疗方案调整策略。
CZ1104-013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磁共振TMS评分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研究目标:探究磁共振脑总体发育成熟度评分(TMS)与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损伤程度及远期神经预后的关系。
研究内容:通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头颅MRI和TMS评分对比,结合NBNA评分、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分析TMS各项评分(髓鞘化程度、皮层折叠、胚胎生发基质、胶质细胞迁移带)与患儿预后的统计学相关性,为HIE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CZ1104-0132 基于HRMR-VWI颅内动脉斑块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脑卒中后规范针灸治疗对颅内动脉斑块的影响
研究目标: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定量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评估规范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斑块的影响。
研究内容:通过对比规范针灸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动脉壁高分辨率MR 成像,测量易损斑块所在血管最狭窄处的血管参数(斑块长度,管壁面积,外壁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形态、管腔正性重构、斑块出血及强化等特征,分析针灸对脑卒中患者的斑块影响,为祖国医学在脑卒中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CZ1104-0133 合成MRI联合FOCUS DWI成像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研究目标:评估合成MRI(syMRI)与小视野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FOCUS DWI)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研究内容:利用syMRI定量参数图及FOCUS DWI技术量化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T1、T2、质子密度(PD)和ADC值,并提取直方图参数,比较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之间的差异。
CZ1104-0134 人工智能技术在下肢动脉CTA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目标: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下肢动脉CTA成像后处理重建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研究内容:参照DSA金标准,对AI组和人工组的CTA重建图像质量上进行主客观评价;对比分析两组在识别血管狭窄闭塞和动脉瘤方面的准确性;评估AI技术在缩短诊断时间上的潜在优势,为AI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实证支持。
CZ1104-0135 MR IDEAL-IQ技术定量参数与肩袖损伤分级、功能转归的关联性探究
研究目标:探究MR IDEAL-IQ技术定量参数与肩袖损伤(RCT)分级、功能转归的关联性。
研究内容:比较不同RCT分级患者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MR IDEAL-IQ脂肪分数(FF)值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明确MR IDEAL-IQ在RCT分级中的作用;分析RCT术后功能转归与MR IDEAL-IQ的关联,预测其对RCT患者功能转归的影响。
CZ1104-0136 基于AI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模型构建与介入微创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标:构建基于人工智能(AI)的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诊断模型,明确综合介入微创治疗技术(机械碎栓+大腔导管抽吸+局部溶栓)治疗中-重度PTE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费用。
研究内容:基于YOLOV8算法,结合临床与影像数据,构建PTE检测模型,实现临床验证;评估采用综合介入微创治疗(机械碎栓+大腔导管抽吸+局部溶栓)的中-重度PTE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提高中-重度PTE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的同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CZ1104-0137 基于脑结构网络分析技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研究
研究目标: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全脑结构网络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认知障碍间的关联,为临床早期干预甲减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影像学方面的证据。
研究内容:通过白质纤维束追踪术结合图论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原因甲减患者的脑白质网络的特征性损伤模式;评估认知障碍组与正常组间脑结构网络的阳性差异指标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筛选甲减伴发认知障碍患者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甲减伴发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其预测效能。
CZ1104-0138 基于多模态心-眼联合分析的冠心病智能诊断系统研发
研究目标:结合深度学习、医学影像分析与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针对视网膜-冠心病联合诊断的难题,开发人工智能辅助的多模态心-眼联合分析冠心病智能诊断系统,为冠心病的大规模筛查、早期风险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研发可控生成技术,生成特定模态或设备的图像,解决数据不足和模态缺失问题;开发高效的多模态冠心病自动筛查模型和辅助诊断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创新多时刻-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冠心病风险预测技术,结合不同时间点和数据模态的信息,实现早期风险预警和干预;研制基于人工智能的国产多模态心-眼联合分析冠心病智能诊断系统,为临床提供高效精准的冠心病智能诊断及解决方案。
CZ1104-0139 基于无创分子影像对冠心病PCI术后危险再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标:应用无创分子影像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血流灌注水平,判断其早期残留心肌缺血程度并实现危险再分层,为临床诊疗及随访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研究任务:探索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早期残留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筛选PCI术后早期残留心肌缺血潜在的高危人群,加强干预、改善预后;设计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阐明无创分子影像在对冠心病PCI术后危险再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CZ1104-0140 基于核素分子影像创建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新方法
研究目标:研究核素分子影像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构建基于核素分子影像的临床预测模型,创建NSTE-ACS危险分层新体系。
研究任务:开展NSTE-ACS患者前瞻性的临床研究,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分析核素分子影像对NSTE-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基于核素分子影像的新型临床预测模型,阐明其增益价值。
CZ1104-0141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后直接血管成形的疗效评估
研究目标:通过对比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和药物治疗的疗效,论证机械取栓在ICAS治疗中的优势。
研究内容:开展ICAS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再通后直接支架成形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优效性的临床试验,对主要结局以及基线和随访时的神经影像进行观察者设盲评估,对比支架成形组与药物治疗疗效,论证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功能性结局的影响。
CZ1104-0142 基于冠脉造影图像的血流储备分数测量
研究目标:开发和验证基于术中冠脉血管剪影造影图像的FFR测量方法,具备操作简单、成本低、且不会造成额外创伤等特点,达到指导优化冠脉介入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
研究内容:通过术中获得的患者冠脉造影图像实时得到FFR的精确数值,开发基于冠脉造影图像的FFR测量方法;验证所开发的FFR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以基于直接压力测量耗材的FFR作为验证的金标准,证明该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诊断性能。
一般项目原则上每指南方向立项1项,每项资助5万元。
二、恒瑞专项
(一)重大项目
CZ1104-0201 基于肿瘤免疫生态演进机制及免疫诊疗新技术研发的肠癌免疫治疗策略
研究目标:miniPDX模型在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小分子TKI治疗MSS型结直肠癌中的预测和预后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为MSS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研究内容:构建新型miniPDX模型以探究MSS型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组图谱及微环境全局特征;明确各亚型的免疫细胞浸润、信号通路富集、间充质细胞评分、基因突变等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免疫治疗药物疗效与预后的优势人群,设计2期临床研究探索联合治疗在肠癌免疫治疗中的优化模式。
CZ1104-0202 PODXL2通过与Ezrin相互作用调节胆管癌免疫治疗疗效促进胆管癌进展和转移
研究目标:阐明 PODXL2在胆管癌术后辅助化疗与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和优势人群选择中的作用,明确胆管癌的进展和转移具体通路及分子机制,为胆管癌寻找有效疗效预测和治疗靶点。
研究内容:胆管癌术后予卡培他滨联合PD-L1免疫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组织中PODXL2的表达差异,观察免疫治疗在胆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并筛选免疫治疗优势人群。构建PODXL2沉默和过表达细胞株,研究其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骨架变化,以及PODXL2与Ezrin在胆管癌进展和转移中的相互作用。
CZ1104-0203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同步放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评估和模型构建
研究目标:探索阿得贝利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模式,提高局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构建局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预测效模型。
研究内容:通过在局晚期宫颈癌标准的治疗方案联合阿得贝利单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评估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跟安全性,研究不同疗程中特定时间的转化型研究指标(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构建疗效评估模型。
CZ1104-0204 基于GPC5-CD93-ILC2新型免疫调控信号通路研发的肺腺癌免疫治疗策略
研究目标:明确肺腺癌患者PD-1免疫治疗敏感性与肿瘤组织中GPC5,ILC2细胞浸润及ILC2细胞CD93表达水平的关系,为以组织中GPC5募集和驻留的CD93高表达ILC2细胞为指标的新型诊疗技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研究内容:探究肺腺癌组织中GPC5,ILC2细胞浸润及ILC2细胞CD93表达水平与PD-1免疫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明确不同GPC5表达水平下,免疫细胞浸润,间充质细胞评分等生物学特性;筛选PD-1免疫治疗疗效的优势人群,设计2期临床研究探索GPC5-CD93-ILC2在肺腺癌PD-1免疫治疗中作为疗效和预后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
重大项目原则上每指南方向立项1项,每项资助20万元。
(二)重点项目
CZ1104-0211 OXCT1介导的蛋白质修饰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与临床队列研究
研究目标:通过分析新型靶点OXCT1介导的蛋白琥珀酰化修饰对结直肠癌细胞抗VEGF和抗EGFR治疗耐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为逆转抗VEGF和抗EGFR治疗药物耐药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治疗策略。
研究内容:基于蛋白组学筛选介导蛋白琥珀酰化修饰的关键靶点OXCT1,探究蛋白琥珀酰化修饰对抗VEGF、抗EGFR治疗耐药的作用机制,通过过表达和干扰靶点基因的方式,明确蛋白琥珀酰化修饰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OXCT1介导的蛋白琥珀酰化修饰对抗VEGF、抗EGFR治疗药物耐药性的影响,建立临床队列研究观察人类结直肠癌样本蛋白琥珀酰化修饰的关键调控信号分子表达水平。
CZ1104-0212 新型生物制剂调控免疫微环境协同增效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和临床队列研究
研究目标:探索基于中药提取或生物发酵技术制备的新型生物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研究内容:构建小鼠恶性肿瘤皮下瘤模型,探索新型生物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否具有协同增效的抗肿瘤能力;应用临床研究中的生物样本探索新型生物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建立临床队列研究新型生物制剂增效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特征。
CZ1104-021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化疗用于经一线治疗进展的NSCLC的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
研究目标: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化疗用于经一线治疗进展的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内容:设计开展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化疗药物治疗经一线治疗进展的NSCLC,观测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
CZ1104-0214 应用多组学方法早期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PD-1/PD-L1免疫治疗疗效
研究目标:构建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早期疗效预测指标并建立相应模型;探索肺癌免疫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早期疗效预测指标及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采用多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免疫组学,影像组学)联合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患者临床影像及组织血液标本,分析其动态变化探索免疫治疗早期的疗效评估标志物并建立相应模型,并随访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CZ1104-0215 基于微肿瘤PTC模型精准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前瞻性、单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
研究目标:构建胃癌的PTC体外模型并进行表征一致性验证;验证PTC药敏检测结果与临床治疗疗效的一致性;评估基于微肿瘤PTC模型精准治疗胃癌的可行性;寻找基于微肿瘤PTC模型预测免疫、抗血管、化疗疗效的新治疗策略。
研究内容:采集胃癌患者的新鲜样本,优化并建立胃癌PTC体外药敏检测模型,利用PTC模型评估胃癌患者对免疫联合抗血管及化疗治疗方案的个性化药物敏感性差异,结合临床治疗结果评估PTC预测胃癌患者免疫联合抗血管及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的可行性。
CZ1104-0216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探讨及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的临床观察
研究目标:研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尤其是难治性ITP的免疫异常机制,以及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ITP的机制及疗效观察,为难治性ITP患者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
研究内容:研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尤其是难治性ITP在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方面的免疫异常机制;研究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ITP的机制、疗效、安全性以及用药持续时间、药物减量和停药后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
CZ1104-0217 基于宫颈癌病理进程的机制研究及免疫治疗新技术的研发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治疗策略
研究目标:通过分子模型、动物实验等层面探讨GSDMD通过激活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在宫颈癌中的作用,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提供新思路。
研究内容:构建NLRP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以分析NLRP3炎症小体调控的细胞焦亡途径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检测细胞焦亡情况及细胞焦亡相关基因表达;设计临床试验探讨宫颈癌的病理机制及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作用。
重点项目原则上每指南方向立项1项,每项资助10万元。
(三)一般项目
CZ1104-0221 含塞替派预处理方案在血液淋系恶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研究目标:优化淋系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增强移植疗效、减轻并发症、减少移植后中枢复发等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针对血液系统淋系恶性疾病(包括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的改良,比较含塞替派预处理方案与传统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CZ1104-0222 林普利塞治疗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的免疫机制多组学研究
研究目标:阐述PI3K抑制剂在单细胞分辨率下对淋巴瘤发生发展抑制作用以及调控肿瘤细胞免疫环境的具体机制,明确数个潜在影响治疗的关键基因以及衍生的信号通路,为药物迭代改良以及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利用单细胞 RNA 测序和单细胞ATAC测序技术研究PI3K抑制剂治疗淋巴瘤时疫环境中各单细胞内的表观遗传学和基因转录组水平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基因表达、分化特征和染色质可及性,阐明PI3K抑制剂调控淋巴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免疫环境变化的机制。
CZ1104-0223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在复发难治的淋巴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的研究
研究目标:评估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在复发难治淋巴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证明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在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CIT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内容:纳入经二线或多线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口服海曲泊帕升血小板,观察患者出血事件、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因血小板减少化疗延迟情况,同时评估海曲泊帕的不良反应。
CZ1104-0224 恒格列净治疗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研究目标:探讨恒格列净治疗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和安全性,为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安全降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研究内容:入组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DPP4i,治疗组加用恒格列净,观察3个月后血糖、血压、体重、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尿ACR、CRP、BNP等指标,比较不良事件(泌尿系感染、低血糖)发生率。
CZ1104-0225 恒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影响
研究目标:探讨恒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恒格列净对T2DM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
研究内容:招募2型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分成治疗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加用恒格列净,观察期12周,检测研究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炎症指标等,进行组间比较和安全性观察。
CZ1104-0226 恒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和代谢状态影响的观察
研究目标:探讨恒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和代谢状态的影响。
研究内容: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恒格列净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糖代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及C肽)、脂代谢(血脂、体脂分布、脂肪因子)、心脏代谢(血压、心肌标志物)、骨代谢(骨密度)及体重、腰围等数据,并记录不良事件。
CZ1104-0227 ACAA1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微环境增敏PD-1抑制剂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和转化研究
研究目标:探索ACAA1抑制剂曲美他嗪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协同抗肿瘤作用;筛选三阴性乳腺癌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敏感性标志物,为新的联合免疫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研究内容:构建BALB/c免疫正常小鼠乳腺脂肪垫原位移植瘤模型,探索ACAA1抑制剂曲美他嗪联合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是否具有协同抗肿瘤能力;通过小鼠模型联合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敲低ACAA1或应用其抑制剂曲美他嗪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引起的免疫微环境变化;通过患者来源肿瘤片段(PDTF)系统探究ACAA1是否可以作为筛选PD-1抑制剂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的敏感性标志物。
CZ1104-0228 m6A读码器IGF2BP2在HER-2阳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转化研究
研究目标:探索m6A读码器IGF2BP2介导的铁死亡对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为改善或逆转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药物耐药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治疗策略。
研究内容:筛选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6A修饰相关蛋白的差异基因及铁死亡标志性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探讨m6A读码器IGF2BP2介导的铁死亡对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机制,明确IGF2BP2调控铁死亡的关键靶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IGF2BP2介导的铁死亡对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治疗耐药性的影响,建立临床队列研究调查人群HER-2阳性乳腺癌样本中IGF2BP2调控铁死亡的关键靶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标志性分子的表达水平。
CZ1104-0229 海曲泊帕在消化道肿瘤中CTIT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标:明确海曲泊帕治疗发生CTIT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升血小板有效率及安全性;比较不同特征的消化道肿瘤人群(年龄、性别、ECOG评分、病理、TNM分期、转移部位、化疗周期数等)之间的升血小板有效率有无统计学差异,探索海曲泊帕治疗的优势人群。
研究内容:入组确诊胃癌及肠癌的患者,均为接受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化疗后发生血小板计数≤100×10^9/L(CTIT),予以TPO-RA治疗。观察接受TPO-RA治疗后的升血小板有效率及其安全性,并且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升血小板有效率有无统计学差异。
CZ1104-0230 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对胶原酶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的机制研究及临床队列研究
研究目标:阐明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在胶原酶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的作用机制;为椎间盘介入术后疼痛构建新的治疗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构建多模式镇痛在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介入术后疼痛管理的模型,通过不同镇痛模式的对照研究,初步阐明介入术后疼痛机制,并寻找到接近理想的、个体化、适用于术后不同阶段镇痛方案。
CZ1104-0231 脂质体布比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明确脂质体布比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中的可行性,降低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率。观测脂质体布比卡因在体内药代动力学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为胸科手术围术期镇痛提供新策略。
研究内容: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脂质体布比卡因组,对照组行全身麻醉,阻滞组在超声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围术期镇痛效果,检测两组布比卡因药代动力学变化、检测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状况。
CZ1104-0232 布比卡因脂质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临床观察研究
研究目标:观察布比卡因脂质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对康复治疗的影响,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内容:拟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使用术前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注射联合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布比卡因脂质体罗哌卡因混合制剂,与单纯罗派卡因比较术后所有患者术后72小时内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补救镇痛药物消耗、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满意度15项康复质量(QoR-15)量表评分、住院时间、其他术后并发症(血栓、感染、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等)和下床活动情况。
CZ1104-0233 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片在斑秃(秃发)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斑秃患者接受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片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揭示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片对斑秃病程的影响及潜在的治疗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斑秃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评估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片在斑秃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将收集和分析接受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片治疗的斑秃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头发再生情况、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等关键指标。
CZ1104-0234 IL-17抑制剂夫那奇珠单抗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研究目标:揭示IL-17抑制剂夫那奇珠单抗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阐明其在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及关键炎症因子(如IL-17、TNF-α)信号传导途径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明确其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安全性,为开发创新型、高效且安全的银屑病治疗方法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研究内容:通过体外角质形成细胞实验和银屑病小鼠模型,探讨IL-17抑制剂夫那奇珠单抗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关键炎症因子(如IL-6、TNF-α)表达的影响,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估其治疗银屑病的具体机制。
CZ1104-0235 恒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研究目标:研究常规降糖的基础上,加用恒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内容: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基础组及恒格列净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颈动脉粥样斑块指标(颈动脉粥样斑块指标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切面最大面积、斑块最大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CZ1104-0236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胆管癌中的临床研究与新生血管形成调节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阿得贝利单抗和化疗对比阿得贝利单抗和化疗对胆管癌治疗疗效差异。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对胆管癌肿瘤新生血管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差异。
研究内容:计划入组未经系统治疗的晚期胆管癌患者,分别予以阿帕替尼+阿得贝利单抗+顺铂+吉西他滨和阿得贝利+顺铂+吉西他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ORR、mPFS、mDoR,二线治疗患者比例及OS差异。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两种治疗方案对胆管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调控,对胆管癌肿瘤微环境差异的调控分子机制进行探索。
CZ1104-0237 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目的:从体外、体内实验验证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热灌注化疗在晚期卵巢的治疗前景,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及临床参考。
研究内容:伊立替康脂质体±热疗对卵巢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体外培养建立晚期卵巢癌患者PTC模型,以伊立替康脂质体±热疗进行药敏实验;纳入拟接受热灌注化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热灌注治疗期间行静脉伊立替康脂质体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微环境的变化。
CZ1104-0238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不愿切除的老年食管癌的单臂、探索性研究
研究目的: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一线治疗老年不可切除/不愿切除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内容:开展单中心、开放性、单臂临床研究。研究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一线治疗老年不可切除/不愿切除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指标。
一般项目原则上每指南方向立项1项,每项资助5万元。
三、其它面上项目
CZ1104-0301 围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的重大需求,重点支持临床诊治关键技术突破、危重疑难疾病及常见疾病防治应用基础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
CZ1104-03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研究;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关键技术与策略研究;医药健康产品研发。
CZ1104-0303 重大传染病防控、流行病学统计研究。
其他面上项目每项资助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