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指南发布,聚焦前沿技术攻关
发布机构:(略)
发布日期: 附件:0个
重点摘要
关键词
省科技重大专项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 中心目标,聚焦战略必争领域,发挥基础优势,力争突破一批产 业重大关键技术,形成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 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量子科技
本专项目标:落实国家重点任务部署,把握新一轮量子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 等重点方向,加强科技攻关、场景应用和生态培育一体部署,加 速突破产业前瞻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拓展量子科技在数字金 融、未来网络、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培育量子产业,着 力打造国内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阵。2025年度指南围绕 量子计算机、量子加密芯片、量子精密测量设备等技术方向,启 动3项重点攻关任务。
1001大规模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大规模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制需求,优化量子 比特相干时间、门操作保真度等核心指标,加快构建稳定、可扩 展的超导量子计算系统。具体包括设计并研制500比特超导量子 计算机原型机整机系统及芯片,测控、软件等分系统;设计研制支持相应系统的大功率稀释制冷设备;开发超导电路辅助设计工 具,优化量子芯片比特设计方案;解决测控线路器件信号噪声、 量子比特间串扰等问题,提升大规模超导量子芯片性能。
考核指标:研制50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原型机,超导量子 计算芯片单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95%,两比特保真度达到99%, 退相干时间不短于20呷,单比特门线路深度不少于200层,两比 特门线路深度不少于20层;提供与传统计算架构设备的数据接 口,具备“量超融合”混合计算能力,具备提供不少于100+云端 用户的任务处理能力。预期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有关说明:定向委托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组织实 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3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 4年。
1002抗量子攻击密码芯片与装置研发
研发内容:围绕防范化解量子计算机攻击的需求,研发抗量 子攻击密码芯片与装置,实现从底层密码算法到应用层的全栈安 全防护体系。具体包括设计高效抗量子攻击的新型公钥加密与签 名算法;研制抗量子攻击密码芯片和密码卡,满足高并发、低延 时等需求;研发抗量子攻击密码装置,设计并建成抗量子攻击服 务器密码机及密码云平台;研发抗量子攻击套件及综合安全网 关、抗量子攻击数据封存与销毁系统,为大规模应用场景提供高 安全保障。
考核指标:自主设计抗量子攻击密码算法;高效安全实现抗量子攻击算法;研制抗量子攻击密码芯片及2个基于密码芯片的 密码卡;研制抗量子攻击的密码机,签名速率达到500次/秒,验 签速率达到2600次/秒;研制抗量子攻击综合安全网关,加密吞 吐量不少于2Gbps;研制抗量子攻击的数据封存与销毁系统,百 万级数据表封存销毁时间在30分钟内。研制的抗量子攻击密码芯 片与装置在电厂、电网、卫星、金融等场景进行应用。预期成果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采取竞争择优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1003磁浮微振量子重力仪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地质勘探、地形测绘、地球科学研究、自然 灾害评估以及未来太空探测等领域对精密重力测量的发展需求, 研发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磁浮微振量子重力仪。具体包括设计 量子传感模块集成探头,提高传感器性能;研究量子传感器测量 重力的工作原理,开发高性能、微型化、轻量化的核心元器件, 完成量子重力仪整机系统集成;优化环境控制设计,保障测量稳 定性;采集已知场景的实测数据,研究重力异常与地质结构间的 关系,开发场景化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结合典型应用场景制定 测量方案,在油气资源勘探中进行综合测试和应用。
考核指标:重力仪灵敏度<10gGal/Hz1/2,漂移<61gGal/day, 量程±20mGal;磁传感器灵敏度<10nT/Hz1/2;温度控制<2pK, 磁屏蔽剩磁<100nT,系统功率<20W。研发的重力仪在地球物理 勘探等领域进行应用。预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二、人工智能
本专项目标: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和产业发 展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混合增强智 能等方向,加快突破具有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 关键技术,研发从云端、边缘端到终端的先进AI芯片,加强人工 智能交叉融合创新和高水平应用,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发展 生态,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加快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 2025年度指南围绕垂直领域大模型、具身智能、AI芯片等技术方 向,启动5项重点攻关任务。
2001垂直领域大模型关键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
研发内容:面向不同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需求,重点攻 关领域专用数据合成、模型高效训练和推理、智能体应用框架和 低成本部署等关键技术。具体包括研究垂直领域专用数据合成方 法,开发垂直领域高质量人工智能数据集;研究基于强化学习的 垂直领域大模型训练推理技术,大幅提升模型输出精度和可靠 性;研究多智能体协同框架,结合软硬件系统优化,实现模型在 垂直领域的安全可信应用;研究低成本部署关键技术,大幅降低 垂直领域应用成本,推动大模型在设计、制造、医疗、金融等行 业深度赋能,支撑行业智能化升级。
考核指标:形成高质量数据集或语料库>1个,包含10万条 以上数据;开发垂直领域大模型>1个,在上述数据集上的准确 性较通用大模型相对提高>20%;开发部署方案,支持千级并发 请求,单次推理时延<50ms;鼓励基于开源生态的原生应用开 发、适配不少于1款国产芯片,模型在上下游企业应用推广>2 家;通过第三方评测机构的安全性、合规性评估,或是国家生成 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采取竞争择优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2002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基座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运行对操作系统内核 和核心基础软件等的需求,开展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基座关键技术 研究,提升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以及大模型推理能力, 支持应用快速开发迭代。具体包括研发面向不同关键等级的资源 隔离技术;研发超低延迟技术;实现国产主流处理器适配;研发 生成式高可信代码开发工具和安全验证技术;研发智能电源管理 技术;研发高精度实时性评测及诊断调优技术;构建模型的适配 和自主推理框架;研发第三方智能化应用集成开发环境;实现具 身智能操作系统的应用。
考核指标:支持多个不同关键等级的任务或应用程序运行; 支持低延迟能力,任务间调度延时能力提升到普通开源操作系统 的50%以上,内存共享数据延迟能力降低到原来的50%;适配
RISC-V、ARM、x86等3种及以上国产主流处理器架构;支持 DeepSeek等3款及以上大模型调用,支持具身智能智能决策、行 为规划和长序任务编排;形成集成开发测试环境,集成并优化30 款及以上具身智能操作系统核心软件包、工具包、应用功能包等, 包括任务计划、调度与执行管理软件包、Pytorch、OpenCV等核 心AI组件包,机械臂规划、控制和定位导航功能包,运动学、步 态控制等算法库,rviz、rqt等可视化开发调试工具包等;形成具 身智能操作系统关键技术测试环境,在不少于3种不同类型的应 用场景下,累计实现不少于100台具身智能系统的验证。预期成 果达到国内领先、实现自主可控。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2003多模态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
研发内容: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具体包 括研究基于持续交互式学习的环境建模方法,实现数字环境虚实 融合的模型配准与场景自适应;研究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机器人 自主决策与学习,实现在开放环境中完成具有长序列决策性的指 令任务;研究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人机协作态势感知与自然交互 方法,提高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人-机-环境共融交互能力;研究面 向复杂任务(如仓储物流、工业物料处理等)的具身机器人灵巧 操作技术。
考核指标:突破多模态具身智能机器人基础模型关键技术,建立可持续交互式学习环境,支持自主、动态更新、多尺度、多 模态、多属性,并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通用本体;基于多模态大 模型等实现高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复杂决策设计以及行为算法, 可支持抓取成功率大于95%;支持开放语义泛化抓取算法,支持 跨场景、跨物体材质、跨形态、跨物体摆放等抓取任务;实现适 用于复杂人机协作环境的实时场景理解;研制具身智能机器人样 机1套,末端工具可替换,并实现2个及以上场景应用。预期成果 达到国内领先。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2004基于智驾大模型的智能驾驶系统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道路环境下的技术要 求,开展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研发。具体包括研发多模态算法及数 据闭环训练体系,实现基于端到端模型,上限更高,有利于泛化 应用;研发仿真评测系统;开发节省算力智驾平台,优化算法和 提升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可适配多种车型,在不少于1种车型上得到应用;安全性指标: 在既定的100km城区工况,发生安全接管问题的次数$2次;舒 适性指标:在既定的100km城区工况,发生体验类问题的次数$ 2次,体验类问题包括:猛打方向盘(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大于 1.5m/s3),制动过重(减速度超过5m/s2);感知检测指标:车辆检测准确率>98%、召回率>95%,标志牌检测准确率>98%、 召回率>95%,行人检测准确率>98%、召回率>95%,车道线 m-IOU(平均交并比)>0.9,锥桶检测准确率>98%、召回率>93%。 预期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2005 面向大模型的云端AI芯片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DeepSeek等新型MOE架构大模型对低成本、 高效能算力的需求,开展自主可控的云端AI芯片和系统研制。具 体包括提升单位面积下计算核心数量,优化混合精度计算,强化 并行计算效能;构建硬件加速路由机制,加速门控网络和专家选 择架构;基于先进制程工艺进行大尺寸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制造; 基于先进封装技术进行融合封装设计;开发全栈AI软件栈;构建 片上网络多芯片高速互连系统,提升芯片间数据交互效率。
考核指标:采用自主可控的先进制程及先进封装技术进行芯 片设计及生产制造;单封装芯片AI算力不低于 200TFOPS@FP16,兼容支持INT8/FP8/FP16/FP32/FP64等多种精 度;显存容量不低于64GB,采用自主可控的HBM或者三维存储 堆叠技术;节点间通信带宽不低于200GB/S,可支持国内超节点 互连协议;支持MOE、Transformer等大模型架构;支持Pytorch、 PaddlePaddle等主流AI框架;可支持DeepSeek、Llama等国内外
主流大模型的云端推理、微调、再训练等应用场景,实现自主可控的云端AI芯片的产业化,并在不低于5个行业完成应用。预期 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三、新药与医疗器械
本专项目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以精准治疗和临床价 值为导向的创新研发,重点布局具有新机制、新靶点、新结构的 创新药物,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支持“AI+ 生物医药”研发新范式,培育脑机接口、基因细胞治疗等新领域 新赛道,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生物 医药产业链供应链。2025年度指南围绕小分子靶向药、核素偶联 药物、创新中药、脑机接口等技术方向,启动5项重点攻关任务。
3001基于免疫调控新靶点的原创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抗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瓶颈和 技术需求,开发基于新靶点、新机制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具体包 括开展原创新靶点和生物机制研究,发现并验证与免疫逃逸、自 身免疫性病理过程等相关的可成药靶标;基于结构生物学、人工 智能(AI)等方法,设计并合成高效、安全的小分子候选药物; 开发具有高亲和力的临床候选化合物,有效解决肿瘤耐药、复发 转移或炎症加剧等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性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 提升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递送效率;开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 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性和渗透性,并完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
考核指标:发现并确证免疫调控新靶点;设计开发具有高亲 和力的小分子临床候选化合物;攻关药物降解技术瓶颈并开发新 型药物递送系统,有效提升药物稳定性、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 至少3个小分子原创候选化合物进入临床前研究,至少1个候选药 物获得临床批件并开展临床研究,初步证明疗效和安全性;新申 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药物专 利不小于1项。预期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临床疗效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5年。
3002基于原创骨架的核素偶联药物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转移性强、全身多发性的恶性肿瘤精准高效 诊断及治疗需求,研发基于原创骨架、原创靶标的核素偶联药物。 具体包括发现难治型、转移型恶性肿瘤的原创核药靶标,开发核 素偶联药物(RDC);应用类器官、AI等新技术进行核素偶联药 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筛选;应用活体跨尺度技术优化其成药性参 数;建设核素药物药效学临床前研究标准体系,实现核素药物从 研发到临床的高效快速转化。
考核指标:发现2-3个核素偶联药物的原创靶标;开发2-3款 基于原创骨架的RDC,并开展临床IIT研究;应用类器官、AI等 新技术进行筛选核素偶联药物,并形成不少于5项的筛选模型;推动完成不少于2项的RDC检验评定技术,并形成相关行业标准; 至少获得1件RDC新药临床批件并开展临床研究,初步证明疗效、 安全性和体内稳定性;新获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预期成果 填补国内空白。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5年。
3003基于新范式的中药创新药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呼吸和 代谢性疾病等慢性高发病,基于系统生物学研究与人用经验证据 解读、印证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内涵,构建创新中药高效研发 新模式。具体包括构建基于人用经验医学数据的临床经验方、医 疗机构制剂疗效分析系统;以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开展全景式物 质基础并构建组方优化设计与组分筛选技术体系;结合系统生物 学技术多维度表征关键生物标志物,阐释作用机理与生物处置特 征,开展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形成源于临床的创新中药 新药高效转化范式,推动创新中药新药研发。
考核指标:搭建国内领先的中药创新药研发与疗效分析系 统,突破不少于3项中药创新药处方筛选与优化关键技术;形成 不少于1套的系统化、标准化、智能化数据库及系统;挖掘不少 于5个具有显著治疗特点的临床经验方与医疗机构制剂;推动不 少于5个针对中医药优势病种的优效处方筛选与药物研发,其中 至少2个中药创新药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药学研究,至少1个获得 临床批件,开展临床研究,完成初步安全性及药效学研究。新申 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获得发明专利不小于1项。中药创新药研 发新范式预期填补国内空白。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5年。
3004 高时空分辨解码调控的新型脑机接口装备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全脑功能精准解码调控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 控需求,开展新型脑机接口装备研发。具体包括设计采集刺激柔 性一体化电极阵列和高精度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多模信息(电磁) 融合的高时空分辨神经电生理源成像方法;制定刺激-响应下无 创自适应闭环脑功能解码调控新策略;研制高时空分辨率全脑解 码调控的新型脑机接口核心装备;开展个体化全脑功能解码与闭 环调控典型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智能高时空分辨无创脑机接口装备1套,能 够实现全脑毫秒-毫米级高精度解码及闭环调控;具备采集刺激 一体化的脑电极,时间分辨率$0.5ms,每个通道脑电采集和电 刺激切换时间$1s;脑功能电生理源成像空间分辨率$10mm; 实现对不少于30种感知到的自然视听觉信息(如视觉物体、语音) 的解码,解码准确率达到80%以上,解码延迟控制在500毫秒以 内;实现运动功能的实时解码,解码准确率达到85%以上,解码 延迟控制在300毫秒以内;颅内调控深度>8cm,头皮电流调控 误差$±1%,颅内调控定位精度$1cm;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1 —20 — 项,或者通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型式检验,形成医疗器械注册检 验报告1份并开展临床研究。在脑卒中、癫痫、帕金森、抑郁症 等疾病领域应用示范。新型脑机接口装备预期达到国内领先水 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4年。
3005 心肌缺血高频心电检测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心血管高危人群快速检测、精准识别等技术 难题,开展新型心脏功能检测装备研发。具体包括研究心肌缺血 致心脏高频电活动变化规律,建立离子-细胞-组织-器官跨尺度高 分辨率心脏仿真模型,探究心肌缺血与高频电生理关联机制及映 射关系;研发高采样、高灵敏、低功耗高频心电采集核心部件, 突破千赫兹、亚微伏级心脏电生理信号感知瓶颈;发展新型高频 心电分析技术,提取反映心肌缺血程度、病变位置关键指标,建 立多模态特征与AI融合的心肌缺血检测与预警模型,实现心血管 高危人群早期、快速、准确检测评估与风险防控;面向门急诊、 救护、治疗等典型场景,研制便携式高频心电检测装备并开展应 用验证。
考核指标:研发新型高频心电检测技术与装备,构建心肌缺 血早期快速检测、精准识别系统;建立包含千万级细胞的心脏电 生理仿真模型,实现心脏电活动的准实时仿真;高频心电采样频 率达到8kHz以上、幅值分辨率0.1gV、系统底噪低于0.1gV、采 集装备重量不超过2kg;心肌缺血检测模型与影像学诊断结果对 比准确率达到90%,且能区分不同心壁的缺血状态;心肌缺血预 警模型准确率达到85%,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在不少 于3个典型场景开展应用验证,场景人群不少于3000例;取得创 新医疗器械注册证1-2项。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4年。
备注:“创新生物药”将另行发布。
四、集成电路
本专项目标:围绕集成电路关键工艺、核心设备和材料、设 计工具开发,着力攻克对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 性影响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我省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重点布局应用场景明确、技术储备雄厚、产业化潜力较大的智能 EDA工具、高性能计算芯片、高端专用芯片、制造测试设备、车 规级芯片等方向,加快培育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目 标产品,巩固我省在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的领先优势。2025年度指 南围绕高算力集成芯片、EDA软件、薄膜沉积设备等技术方向, 启动3项重点攻关任务。
4001面向低空基础设施的高算力FPGA集成芯片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低空飞行器、低空智联网、低空业务平台等 低空基础设施需求,开展面向低空基础设施的高算力FPGA集成 芯片研发及应用,具体包括多模态信号可编程智能计算架构研究;多模态数据采集与融合处理研究;面向智能预处理的FPGA 设计及相关工具链研究;开展集成芯片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场景中的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集成不少于300k可编程逻辑资源,存储带宽不低 于20GB/s,支持PCIe、以太网等通用接口;支持不少于3种模态 信息的物理接入,声信号采样不低于24bit@100kHz,电信号采 样精度不低于12bit@2GHz; INT8推理算力不低于24TOPS;支持 信号处理相关算子的硬件加速,浮点矩阵专用算力不低于 256GFLOPS,FFT/IFFT硬件加速器支持的最大点数不低于32k; 低空静止小目标识别准确度不低于90%;工具链支持不限于Blif、 Verilog和VHDL等3种格式输入,支持基于面积和延时的两种优 化策略。完成不少于3类低空基础设施中的应用验证。预期成果 填补国内空白。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4年。
4002 支持7nm及以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线EDA软件
研发内容:针对在先进工艺节点大规模芯片设计中同时兼顾 布线质量,控制布线资源和满足复杂设计规则等难题,开展支持 7nm及以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线EDA软件研发。具体包括完成 从全局布线到详细布线框架,DRC引擎支持先进工艺节点7nm及 以上的设计规则;支持双重曝光光刻版图拆分驱动布线;支持时 序驱动布线优化;集成到数字后端实现工具中应用演示。
考核指标:支持先进工艺节点7nm及以上的布线层图形规则 要求;在百万门典型设计上布线DRC违例数量不超过国际主流布 线工具结果的2倍;支持双重曝光光刻掩膜板分配,且不产生违 例;支持时序驱动布线优化,时序性能指标(总时序违例TNS 和关键时序违例WNS )与国际主流布线工具结果相比不超过 10%;支持CPU并行或异构并行加速,较CPU单线程提速10倍以 上,DRC违例数量和时序性能指标不恶化;实现在AI芯片/高性 能处理器等领域的应用。预期成果达到国内领先、自主可控。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4003单次成膜厚于4jum的氧化硅薄膜沉积设备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氧化硅键合及膜塑层、3D 存储绝缘填充层、光波导光学芯层及包层的制造工艺需求,开展 单次生长膜厚4jum及以上高效率低缺陷氧化硅薄膜沉积设备的 研发。具体包括研制真空工艺腔体和控制系统,薄膜沉积机台实 验室成膜满足300mm晶圆厂标准;通过物质输运、温度场、流场 和电场模拟仿真及试验优化,实现样机成膜工艺高均匀度、高可 控性、低缺陷度;在集成电路先进封装、3D存储、光波导等领 域中进行样机初步验证;在工业产线中不断优化设备和工艺参 数,实现技术指标国内领先的优质高效薄膜沉积设备。
考核指标:晶圆直径300mm向下兼容;加热盘温度按工艺要 求可调,温度范围为室温至550oC;沉积速率每分钟不低于1000nm;不出真空腔体可单次生长4pm及以上氧化珪薄膜,且 膜层片内非均匀性<1.5%,片间非均匀性<1%;薄膜应力可调, 应力范围-200MPa至200MPa;薄膜硬度>5GPa;薄膜杨氏模量 >60GPa;薄膜无裂纹;单次晶圆机械传输,颗粒尺寸不低于 0.045pm,增加值小于10颗;单次成膜,颗粒尺寸不低于0.12pm, 增加值小于30颗;每小时每个加热盘晶圆产出大于5片;机台正 常运行时间>90%。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应用示范。预期成果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五、6G技术
本专项目标:开展6G移动通信技术核心器件、先进软件、 高效系统与尖端设备的突破性创新。面向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的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 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等6G未来应用场 景,跨地区整合创新资源,着力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 系统架构的优化、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及应用领域的创新上实现显 著突破,为构建全球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6G产业链奠定坚实的 技术基础。2025年度指南聚焦通智控融合、数字孪生信道地图、 高能效通信、多通道相控阵芯片等技术方向,启动6项重点攻关 任务,委托紫金山实验室组织实施。
5001时延有界确定性无线接入关键技术及基站样机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6G与人工智能、计算和控制跨界超融合发 展趋势,以及工业现场业务对无线移动网络的时延确定性应用需 求,开展时延有界确定性无线接入关键技术研究和基站样机研 发。具体包括研究深度融合无蜂窝接入、实时智能和时间敏感网 络的时延有界确定性无线接入新型体系架构;研究超高可靠无蜂 窝无线传输技术,量级提升传输可靠性;研究实时智能时延感知 调度技术,实现多维资源实时智能按需适配,大幅提升有界时延 保障能力;研究高精度空口时间同步和轻量灵活的无线网络时间 感知整形技术,量级提升时延抖动控制能力;构建试验系统,实 现时延有界确定性通信能力较5G量级提升;研发时延有界确定 性无线接入基站样机,并面向工业制造等应用场景开展演示验 证。
考核指标:突破时延有界确定性无线接入关键技术,研发时 延有界确定性无线接入基站样机,构建试验系统,实现空口端到 端传输时延$100岬、抖动$30岬@99.9999%的时延有界确定性 通信能力;面向工业制造等至少1个应用场景完成端到端演示验 证,满足典型工业过程控制应用(如PLC)实时通信的时延有界 确定性通信要求;申请发明专利10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件。 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5002 面向低空经济的6G通感智融合数字孪生在线信道建模及网规网优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6G通感智融合低空经济场景,研发6G全频 段全场景射线追踪信道仿真与网规网优软件、6G数字孪生在线 信道仿真软件并构建6G无人机通信感知信道测量数据库。具体 包括开展6G低空无人机网络通感一体化信道测量与特性分析, 构建6G无人机通信感知信道数据库;基于射线追踪与人工智能 补全技术构建6G低空无人机网络通感一体化信道地图;研发6G 低空无人机网络通感智融合数字孪生在线信道建模理论方法并 构建软件平台,实现低空无人机网络场景重构与信道数字孪生; 研究面向6G通感智融合的低空无人机网络规划理论方法,提升 低空无人机网络覆盖质量;研究面向6G通感智融合的低空无人 机网络低复杂度优化理论方法,提升低空无人机网络性能。
考核指标:6G无人机通信感知信道测量数据库包含 sub-6GHz、厘米波、毫米波等4个典型频段;以重要信道特性或 信道容量为准则,6G全频段全场景射线追踪信道仿真结果与信 道实测数据拟合精度达到85%;数字孪生场景重构与真实场景相 比准确率达到85%,数字孪生信道地图支持空时频等六域的信道 特性仿真,输出结果与信道实测数据的相似度达到80%;与不使 用数字孪生信道地图的网规网优算法比,数字孪生信道地图使能 的网规网优算法在相同系统性能下系统复杂度降低20%;与不使 用数字孪生信道地图的网规网优算法比,数字孪生信道地图使能 的网规网优算法在相同系统复杂度下系统性能提升20% ;提交相
关6G技术标准提案5项以上、申请相关知识产权专利10项以上。 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5003 面向6G高频通信的非线性功放高效分组调制解调技 术及样机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6G移动通信,针对高频段功放非线性失真 引起的功率效率显著下降以及无线传输性能恶化等问题,开展新 型分组调制解调技术研究。具体包括单载波传输体制下分组调制 符号与波形联合设计,以及相应解调技术;宽带多载波传输体制 下分组调制符号与波形联合设计,以及相应解调技术;研发6G 高频通信的高效分组调制解调样机,完成多载波分组调制解调技 术在无人机通信场景现场演示,以及单载波分组调制解调技术在 卫星通信场景地面验证。
考核指标:研发高效分组调制解调样机2套:无人机通信应 用场景多载波分组调制解调样机,支持1个基站3个终端;卫星通 信应用场景单载波分组调制解调样机,支持1个基站2个终端。对 比相当配置的5G高频通信,高效分组调制解调样机的性能得到 显著提升:相同频谱效率和覆盖距离条件下,功率效率提升50%; 相同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条件下,覆盖范围提升25%;相同覆盖 距离条件下,频谱效率提升25%;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其中国际 发明专利3项。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5004 60GHz毫米波时分通感一体化多通道芯片及模组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6G通感一体化应用场景,开展60GHz毫米波 时分通感一体化CMOS多通道芯片及模组研发。具体包括研究新 型通感一体化功能可配置机制与系统架构,解决6G通感一体化 功能共存难题,提升芯片面积利用率;研发毫米波宽带CMOS关 键电路性能提升与收发系统集成技术,研制毫米波通感一体化多 通道相控阵射频收发系统芯片;突破高性能电源管理、低成本小 型化毫米波天线芯片一体化封装技术,实现毫米波通感一体化封 装模组。
考核指标:研制60GHz毫米波时分通感一体化16通道相控阵 射频收发系统芯片,支持高速高精度通信及雷达感知功能,片上 集成相控阵射频前端、上下变频、模拟基带与锁相环时钟电路, 工作频率57-71GHz,单通道输出功率不低于12dBm,调幅范围 及精度分别为31.5及0.5dB,调相范围及精度分别为360及5.625 度,支持不低于64QAM1.76GHz宽带调制信号与4GHz雷达Chirp 带宽;研制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支持宽电压、低噪声输出,输 出电压范围覆盖0.9-5V,输出电流不低于3A,噪声不高于 16juVRMS;基于上述芯片完成低成本小型化天线芯片一体化封 装模组,天线阵列规模不小于16通道,EIRP不低于40dBm;开发 毫米波通感一体化多通道芯片及相控阵一套,构建应用场景不少 于1个。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5005 面向通感融合设备的空口测试系统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未来集中式与分布式无线电设备感知与通信 能力的测试需求,开展近场多探头空口测试关键技术和应用系统 研发。具体包括研究近场宽角域多探头场合成理论,实现宽角域 通感环境高精度模拟,解决当前宽角域测试方法效率低和成本高 的技术瓶颈;研究分布式区域多探头场合成理论和探头优化算 法,开发基于三维结构的多探头场合成方案,突破分布式设备协 同测试的技术难题;研究近场多目标源重构理论,实现动态多感 知目标模拟,填补近场多目标感知测试系统空白;研制多探头通 感融合空口测试系统,实现对无线电设备射频、感知与通信能力 的多功能测试,支撑未来通感融合射频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落 地。
考核指标:研制多探头空口测试系统,支持近场条件下通感 融合设备射频、感知与通信性能测试。测试频率支持 400MHz-40GHz、相对带宽大于10%,测试距离相较于传统紧缩 场空口测试系统减少50%;能同时模拟感知目标数量>5个,感 知目标模拟方位误差$0.5。、距离误差$0.5m、最远模拟距离> 1km,速度误差$0.5m/s,测试角度覆盖>50°;通信信道多径空域重构精度不低于90%,多径时频域重构精度不低于95%;对于 分布式天线阵列,支持分布式天线阵待测设备数量>3台,宽角 域阵列校准精度$±1dB/± 10°;对于集中式天线阵列,测试角 度覆盖>60°,静区尺寸>1mx1m,静区幅度和相位平坦度$± 1dB/±10。。预期成果国际领先。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5006 面向6G无线有线融合的确定性承载网络关键技术研 发
研发内容:面向未来6G通信超低时延、超大带宽、超高可 靠的业务需求,研究无线有线融合的确定性承载网络关键技术。 具体包括设计终端确定性网络协议,支持兼容无线空口、IP有线 承载能力;突破基于光电融合的6G确定性转发关键技术,支持 端到端高精度跨域时延抖动控制;突破多维资源联合调度关键技 术,设计网络-计算-存储多维资源联合调度算法,支持确定性SLA 的全局优化;构建面向6G确定性网络试验平台,开展6G确定性 业务示范验证。
考核指标:设计6G确定性网络协议规范,支持6G确定性业 务需求动态感知与适配;研制6G确定性承载网络转发设备,支 持单端口 400G、整机交换容量>6.4T、时钟同步精度$10呷、时 延抖动$ 30叫;研发面向多维资源优化的6G云网络操作系统, 支持3种异构边缘云调度,实现15种以上智能模型管理;搭建面
向6G确定性网络的试验平台,构建垂直行业示范验证不少于3 个;形成专利9项、软著6项。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六、战略新材料
本专项目标:针对事关我国国家安全、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科 技主导权的关键领域,开展战略性前沿材料与关键技术研发,满 足航空航天、能源、信息等领域对材料和器件的迫切需求。主要 聚焦战略性前沿新材料,重点布局前期成果突出、技术储备雄厚、 应用需求明确的关键技术方向,为实现新材料创制、能源利用效 率提升、国家安全保障等战略目标奠定材料基础。2025年度指南 围绕高性能透氨膜材料、异质集成光电材料和器件、航空航天用 高强铝合金、极端使役环境下重点材料原位评价等技术方向,启 动6项重点攻关任务,委托苏州实验室组织实施。
6001面向绿氨生产的高性能透氨膜材料及膜反应器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分布式绿氨安全高效生产国家战略需求,开 发颠覆性膜反应器法绿氨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具体包括探究氨 选择性透过膜分离机制并建立限域传质模型,形成高性能透氨膜 材料设计、筛选和构筑的理论框架;揭示透氨分子筛膜在放大过 程中均一成核和无缺陷成膜的生长机制,形成高性能透氨分子筛 膜可重复放大制备技术;开展基于先进分离膜材料的膜反应器绿 氨生产工艺的创新性研究,探究透氨膜分离过程与氨催化过程的耦合机制,揭示膜反应器中的膜材料结构演变规律和膜反应动力 学模型,完成工程化验证与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面向亚埃米级尺度差异的小分子混合气体膜 分离的限域传质模型,构建小分子精准识别和筛分膜材料的设计 与制备理论框架;创制面向绿氨合成应用的不少于2种高性能透 氨性膜材料,突破氨气/氢气分离性能上限,实现氨气渗透速率 和氨气/氢气分离选择性同时倍增,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突破透氨分子筛膜的可重复放大制备技术,工业规格膜材料优于 现有小试膜的技术指标;在3MPa下,透氨膜氨渗透速率不低于 800GPU,氨/氢选择性不低于200,氨/氮选择性不低于600;阐明 膜分离与氨合成反应的耦合机制,开发膜反应器绿氨合成新工 艺,建成百吨级低温低压膜反应器装置;与普通哈伯工艺相比, 绿氨合成的能耗下降15%以上,单次氨增产率大于50%。预期成 果争取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4年。
6002低功耗短波可见光波段异质集成光电材料和器件研 发
研发内容:针对高速率、低功耗与高集成度信息处理、传输 和传感芯片迫切需求,研究可见光波段光电融合异质集成关键材 料与器件技术。具体包括开发高品质8英寸铌酸锂光学晶体生长 工艺;基于8英寸薄膜铌酸锂晶圆,开发适用于可见光波段的低 损耗薄膜铌酸锂波导制备工艺和电光调制器制备工艺;开发高折 射率材料的镀膜、刻蚀工艺,发展耦合光栅并进行优化设计,探 索耦合性能提高的新技术;发展铌酸锂波导和可见光波段有源材 料和器件异质集成技术,发展氮化镓基材料可见光波段光电集成 技术;开发可调谐光源、高速调制及探测器与波导集成的重要器 件和光子集成技术,掌握多功能可见光波段光电器件芯片集成技 术;突破片上信息处理、传输与高速率光电集成领域应用核心技 术。
考核指标:为实现大规模铌酸锂信息器件集成化应用,生长 高品质8英寸铌酸锂光学晶体,532nm绿光透射率>99.5% (厚度 1mm ),折射率不均匀<2x1〇-4;开发短波可见光波段薄膜铌酸 锂波导制备工艺,晶圆尺寸>8寸,铌酸锂刻蚀角度>65°,波导 损耗<0.3dB/cm ;研究可见光波段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制备工 艺和器件设计,带宽>67GHz,半波电压<1V.cm;开发铌酸锂 耦合光栅制备工艺,铌酸锂表面光栅侧壁角度优于85°,线宽$ 150nm,深度>300nm;开发氮化镓基材料薄膜波导制备工艺, 可见光波段的光波导损耗<2dB/cm;开发氮化镓基短波可见光波 段光电集成芯片,集成光发射、光调制、光传输、光耦合、光接 收功能,单片芯片集成片上器件数量>50个,集成器件种类>5 种,片内信息传输速率>1Gb/s。预期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实现自主可控。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6003 面向航空航天应用的高强铝合金大型构件固相增材 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航空航天装备对大型高强轻质关键结构件高 效低成本制造技术的迫切需求,研究高强铝合金搅拌摩擦固相增 材成套关键技术。包括开展适用于固相增材工艺的高强铝合金成 分、组织和使役性能一体化设计研究;研制大型在线控温增减材 一体化固相增材设备,开展连续增材实时感知及智能化过程控制 研究;开发高强铝合金高效稳定化增材工艺,揭示再结晶行为、 合金微结构演变规律与分布特征;制备高强铝合金大型复杂构 件,揭示构件残佘应力分布及界面结合效应;开展材料及构件关 键服役性能系统性评价研究,实现大型高强铝合金航空航天装备 关键构件高效率、低成本增材制造技术自主可控。
考核指标:针对航空航天装备结构件的典型应用场景,开发 出2种以上适用于搅拌摩擦固相增材工艺的新型高强铝合金;固 相增材铝合金样件增材方向(L)静态力学性能相比于同厚度国 标7050-T7451铝合金板材,抗拉强度提升10%,屈服强度不降低, 延伸率提升10%,样件比强度彡190MPa/(g/cm3),R = 0.1的光滑 和缺口疲劳极限>85%;断裂韧度>32MPa.m1/2, 241MPa载荷 下疲劳寿命>9x104循环次;研制出大规格在线控温增减材一体 搅拌摩擦固相增材设备及智能化控制系统1套,可实现热、力数 据在线采集,主轴扭矩3300N.M,顶锻力波动$±10%,增材 效率> 2kg/h ;制备出大型样件尺寸> 4000mm x 1800mm x 250mm,其变形程度$7050厚板传统加工件,且材料利用率提升 200%,综合成本降低50%。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6004极端使役环境下重点材料原位评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航空、航天、海洋以及核电等领域关键材料 极端使役环境原位研究的共性需求,开发极端使役环境下重点材 料原位评价关键技术与装备。具体包括研发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 快速三维成像与实时分割算法,突破极端温度、压力、复杂载荷 及腐蚀环境与三维定量表征技术耦合难题;建设结构材料热考核 原位评价系统、海洋材料多场耦合原位评价系统、核电材料高温 腐蚀原位评价系统以及跨尺度X射线快速表征系统;原位研究关 键材料在复杂载荷及多场耦合下的损伤失效行为,建立基于近工 况服役实验数据的材料寿命预测模型,全面评估材料全生命周期 损伤情况,实现针对不同工况的精准选材、新材料研发与寿命提 升。
考核指标:开发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三维成像算法,锥束X 射线CT采集2000张高质量图像时间$5分钟;开发基于人工智能 驱动的超分辨率与实时分割算法,处理后图像分辨率提升优于4 倍,基于RockSAM模型的图像分割操作时间$1秒;缺陷自动识别准确率优于95%;结构材料热考核原位评价系统,可模拟热循 环、热冲击、低温等极端服役环境,最高温度不低于1350oC,最 低温度可达-120oC ;海洋材料多场耦合原位评价系统可综合模拟 溶液化学-海水模拟溶液(盐度、静水压力、溶解氧)-应力-温度 等多因腐蚀环境,最大载荷>5kN,最大静水压>10MPa;核电 材料高温腐蚀原位评价系统可实现高温-应力-溶液腐蚀服役环 境。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6005面向长时、高安全储能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固态储 能电池研发
研发内容:基于现有的富锂锰基材料研发基础,为满足低成 本、长时间、高安全应用需要,实现原料无钴化以降低成本,开 发纳米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包覆技术提高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降 低滥用情况下的放热;该材料实现年产1000吨级中试量产能力; 基于开发的高安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为应对长时储能(4小时 放电)和长循环寿命需求,使用人造石墨负极、低成本聚合物- 氧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制作20-50Ah的固态电池原型器件,并 制作100kWh级储能电池组进行示范运行;根据富锂锰基固态电 池的电化学特性,设计相应的BMS管理系统与电池组安全管理系 统,实现储能电池组的外部安全和热管理,有效延长电池组的工 作寿命,并实现电池组的本质安全。
考核指标:开发富锂锰基正极材料,4.4V的容量> 190mAh/g,4.8V的容量彡300mAh/g,成本<10万元/吨;室温 1C80%DOD循环寿命>6000次;制作的20Ah固态电池,1C测试能 量密度>250Wh/kg;全电池0.2C,80%DOD循环寿命>5000次;
针刺、挤压、过充不燃烧、不爆炸等电池安全性要求符合国家标 准。预期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6006晶圆级单晶镍箔、镍基合金箔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单晶镍箔和单晶镍基合金箔价格昂贵、制备 困难的问题,研究单晶镍箔和单晶镍基合金箔的制备方法和规模 化制备技术。具体包括利用“AI+材料”研发新模式深入探究利 用高温处理过程中晶粒异常长大的理论机制,为实验上实现各种 金属单晶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实验研究验证理论方法的可 行性,实现晶圆级单晶镍箔和单晶镍基合金箔样品的实验室制备 并优化制备方法;通过规模化材料制造仪器的设计实现单晶镍箔 和单晶镍基合金箔的规模化稳定制备,显著降低金属单晶化的成 本并实现产品的稳定量产;探索单晶镍箔和单晶镍基合金箔在单 晶石墨制备、二维材料制备等领域的应用。
考核指标:在理论机制的指导下,实现尺寸不小于5x 10cm2 的单晶镍箔和不少于4种单晶镍基合金箔的实验室制备;实现尺 寸不小于10 x 10cm2的单晶镍箔和至少一种单晶镍基合金箔的规 —38 —
模化制备,年产能不小于1万片;规模化生产的单晶镍箔和单晶 镍基合金箔的加工成本小于人民币500元每片;规模化生产的单 晶镍箔和单晶镍基合金箔的厚度在20哗到200哗之间,表面粗糙 度小于1gm;利用单晶镍箔或单晶镍基合金箔为衬底材料,利用 外延生长方案实现厚度超过300gm,尺寸大于5 x 5cm2的单晶石 墨的规模化制备;利用单晶镍箔或单晶镍基合金箔为衬底材料, 利用外延生长方案实现尺寸大于5 x5cm2的石墨烯、六方氮化硼 等单晶二维材料的规模化制备。预期成果争取实现国际首创。
有关说明: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 行期不超过3年。
七、航空航天
本专项目标:抢抓商业航空航天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新风 口、新业态,以绿色化、国际化、市场化、标准化发展为导向, 围绕运行、管理、适航、信息等重要环节,聚焦大型货运飞机、 商业航天、通用航空和无人机等重点领域,加快研制重大战略目 标产品以及关键零部件,攻克核心技术壁垒,推动航空航天研发 设计、高端制造、运营服务融合发展,拓展面向政府、企业和大 众的应用场景,培育壮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塑造新的经济增长 点,努力将我省打造成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2025年度指 南围绕重载大型无人货运飞机、城市低空数字化空域管理系统、 商业火箭发动机等技术方向,启动5项重点攻关任务。
7001载重大型无人货运飞机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低空经济中大载重、长航程货运无人机需求, 研制载重8t的大型无人货运飞机。具体包括满足通航机场运行的 大型无人货运飞机详细方案设计;复合材料关键结构件的设计与 验证;高安全性自主飞行系统开发;连续空投飞行仿真验证平台 验证;完成1:3缩比验证机试飞。
考核指标:最大起飞重量16t,最大业载不低于8t;最远商载 航程不低于2600km,空机转场航程不低于4500km ;满足国内通 用机场1200m起降的要求;全机升阻比大于16;大量应用复合材 料结构,全机复合材料用量不低于65%;关键系统安全性大于 10-7/h;开发基于风险的自主飞行系统,完成包括复杂起降环境 的100种以上特种情况的自主处理能力开发及验证;完成1:3缩比 样机试飞。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7002城市低空飞行安全智能管控系统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低空飞行复杂电磁环境即时感知、多源监视 数据精准处理、多任务无人机融合运行等难题,开展城市低空飞 行安全智能管控系统研发。具体包括研究复杂低空环境下电磁风 险认知技术;突破低空、超低空运行场景下多源态势感知数据融 合处理技术;研究无人机自适应安全间隔量化技术,满足多类型 无人机差异化用空需求;构建面向多任务的低空飞行自主调配模 型;研发低空飞行安全智能管控系统,开展城市典型场景下低空 —40 —
飞行安全管控技术演示验证。
考核指标:影响低空安全飞行的电磁辐射源感知准确度不低 于90%,辐射源定位精度不超过10m;融合处理目标数量不少于 50000架次,合作目标连续跟踪率97%;无人机目标探测精度不 超过5m,间隔分辨率小于100m,飞行器种类不少于3种飞行; 200km2左右范围内支持同时管控在空飞行器架次不少于1000架 次,可同时调配至少50架次,平均调配指令生成时间不超过1s; 已与地方达成应用协议。预期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7003低空飞行器分布式电推进系统涵道风扇推进器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高速巡航飞行应用场景和推进需求的低空飞 行器分布式电推进系统,开展高转速大功率的高效气动布局的涵 道风扇推进器研究,并制定考虑适航性的安全设计规范。具体包 括不同构型涵道风扇高转速、高推力、高推重比及低噪音气动结 构设计方法研究;考虑涵道风扇全域功率特性的驱动电机多目标 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分布式多涵道系统电机运行控制策略与集成 调控技术研究;涵道风扇推进器适航安全性设计准则研究;研发 高速大功率涵道风扇推进器产品,作为低空飞行器分布式推进系 统的核心动力单元。
考核指标:研发适用于高速巡航的大功率涵道风扇推进器产 品。涵道风扇推力不小于120kgf,重量不超过50kg;电机功率密度不小于9kW/kg;电机及驱动器综合效率不小于92%;风扇压比 不小于1.15,涵道喷口排气速度不低于150m/s。预期成果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7004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商业卫星星座组网及卫星单体对大运力、高 频次运载火箭的需求,开展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和性 能优化研究。具体包括大推力液体发动机快响应高可靠电磁阀技 术研究;超低温阀门密封技术研究;高效率低成本针栓喷注器技 术研究;大推力液体发动机深度变推力连续调节技术研究;高效 率离心泵及多级冲击式涡轮设计技术研究;推力室液-液高效燃 烧技术研究;轻质高效燃气涡轮技术研究;一体化再生冷却燃烧 室技术研究;大推力液体火箭动力系统综合检测技术研究;加泄 连接器大流量测试技术研究;大推力液体发动机多次起动点火回 收技术研究;研制出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并进行应用。
考核指标:实现发动机地面推力>1000kN;实现发动机地 面比冲>270s;实现单台发动机成本<500万;发动机具备 50-105%深度变推力能力;推力室燃烧效率>95%;实现一条发动 机本地装配测试流水线。预期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7005 大型倾转旋翼飞行器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开展大型倾转旋翼飞行 器用能力和应用场景研究。具体包括研究大型倾转旋翼飞行器总 体综合设计技术,形成大型倾转旋翼飞行器总体综合设计方法和 总体技术方案;研究旋翼/动力/传动技术,研制出大型倾转旋翼 飞行器旋翼系统、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研究大型倾转旋翼飞行 器飞行控制技术,形成飞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完成大型倾转旋 翼飞行器的演示飞行;研究大型倾转旋翼飞行器综合试验技术, 建成大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地面综合试验系统和飞行器关键技术 试验验证数据库。
考核指标:研制出大型倾转旋翼飞行器1架,最大垂起重量 20t,有效载荷6.5t,最大平飞速度550km/h,最大巡航速度 500km/h,实用升限7000m;在应急救援、航空消防、物资运输 等低空经济领域构建不少于1个应用场景。预期成果达到国内领 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4年。
八、先进制造与重大装备
本专项目标:面向战略性产业对高端产品及重大工程关键装 备需求,立足我省先进制造基础优势,围绕补齐装备及核心零部 件等突出短板,加快发展高性能制造,部署推进高端数控机床、 激光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形成高精度、高可靠、高效率、智能化、电动化基础部件及装备等 目标产品,提升重大装备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 迈进,为新型工业化赋能增力。2025年度指南围绕大直径盾构机、 激光复合增材制造、生物制造反应器等技术方向,启动实施5项 重点攻关任务。
8001大直径盾构隧道智能装备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大直径盾构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需要,开 展大直径盾构机智能掘进、智能换刀、关键部件监测及诊断、智 能拼装等关键技术攻关。具体包括突破基于人工智能的盾构智能 掘进技术;研发盾构预制构件智能拼装系统;研究刀盘刀具智能 识别技术;突破盾构高精度自动换刀关键技术;研究盾构机关键 部件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研发管片智能运输装备等;实现 大直径盾构隧道智能掘进,研制大直径智能盾构机,提升重大装 备高端化水平,面向重大工程开展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实现大直径盾构机对地质信息、环境要素、设备 故障、结构状态的综合感知及判识,实现大直径盾构机远程操控、 智能掘进,风险预测预警有效距离达到80m;机器人换刀执行机 构负载400kg及以上,适用于直径10m以上带压刀盘滚刀,最大 工作压强>1.2MPa,机器人换刀执行机构定位精度$1mm,更 换单把滚刀的效率由传统方式3-4h/把,提升到机器人自动换刀^ 1h/把;实现对目标管片的自动吊运、自动抓取和自动拼装作业, 提高管片拼装精度,管片错台<5mm;实现出渣环流智能控制, —44 — 气垫仓液位波动$0.5m,压强波动$0.05MPa;在不少于1个重 大工程进行技术应用。预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8002智能磁驱复杂物流输送系统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智能工厂不同设备间对于高速化、数字化、 智能化、协同化物料传输的需求,开展基于磁驱技术的智能复杂 物流输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具体包括开展适用于复杂物流系统 的混合式绝对编码技术研究;研发基于自主可控可编程逻辑控制 器的运动控制系统技术,形成复杂物流交通控制系统应用技术方 案,包含岔道控制、切离控制等复杂控制;研发分布式多控制系 统通信技术;开展物流输送路径优化算法研究;实现磁驱复杂物 流输送系统的自主可控。
考核指标:高精段重复定位精度$0.02mm,低精段重复定 位精度<0.1mm;最大运行速度>3m/s; 200mm长度动子可实现 推力3400N;支持对整线进行分段控制,算法能支持的分段数 量>10,且任一分段控制器失效后,不影响其他路段的控制运行; 动子跨控制器无卡顿,切换时长$5ms;动子跨路段切换时长$ 3ms;输送线体包含圆弧转弯,左拐岔道,右拐岔道等多种复杂 线路;国产化率>95%;平均无故障时间80000h。典型场景开展 应用验证不低于100米。预期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8003高反高导材料高效能跨尺度激光复合增材制造技术 与装备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铜、铝、镁等高 反高导材料关重件高效率高性能制造需求,重点解决高性能绿光 光纤激光器、精密光场调控技术等核心器件与关键技术,突破高 反高导材料绿光激光复合成形工艺,研制出绿光近红外激光复合 增材制造整机装备并推广应用。具体包括研究高能光纤激光倍频 绿光转化过程中的光热力学变化机制;优化激光多能场复合成形 搭接成形工艺、高反高导材料绿光激光复合成形力学性能调控等 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单模千瓦级超稳定连续绿光激光器及精密 光场调控器件等核心部件;开发多种高反高导合金材料体系;探 索绿光激光多能场复合增材制造工艺窗口;集成跨尺度高反高导 材料结构激光多能场复合增材制造成套装备样机;实现典型领域 内高效能跨尺度成套增材设备的国产替代和工程化应用。
考核指标:绿光光纤激光器平均输出功率31000W,激光波 长532±2nm,光束质量因子M2$1.1,功率稳定性$2%@8小时, 核心部件国产率> 90% ;增材制造成套装备成形幅面覆盖 400mm-1500mm,600mm以下尺寸结构件成形精度彡± 0.2mm; 600mm尺寸结构件以上成形效率> 500cm3/h,变形控制在 0.04mmA00mm以内;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不低于同成分铸锻件或
常规激光增材制造构件;开发新型高反高导材料设计组分>3种;试制一体化车身/电机铜绕组/热管理部件等多尺寸绿光激光复合 增材制造典型样件>5种;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项。预期 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5年。
8004合成生物制造智能反应器系统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现代合成生物制造高产量、高转化率、高生 产强度和大量新产品开发的迫切需求,开展生物反应器结构优化 及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具体包括设计和制备高效搅拌、空气分布 和换热系统,以强化传质、传热为导向,开发专用搅拌式/气升 式反应器系统;开展关键过程参数在线分析,建立基于智能工程 和代谢调控的精准控制系统,实现食品原料、生物制药等重要合 成生物产品的应用。
考核指标:在反应器结构方面,开发2-3种合成生物高密度、 高粘度专用搅拌系统,1-2种预分散气体分布器,1-2种高效换热 系统,2-3种传质传热耦合搅拌式/气升式反应器样机;在智能控 制方面,开发合成生物制造智能控制系统1套,形成人工智能辅 助决策体系,软测量准确度超过85%,故障诊断响应时间在10min 以内,生产批次间差异度低于10%;针对3-5种具有重大影响的 合成生物产品,工业水平发酵效率提升15%以上,综合成本降低 10%以上,三废排放量降低15%以上。预期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8005短链有机酸的绿色制造
研发内容:针对我国食品工业领域核心有机酸长期依赖进口 的困境,突破工业菌种改造、智能元件设计、生物分离协同等“卡 脖子”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短链有机酸绿色智造体系。具体包 括建立首个全覆盖高产有机酸工业菌种基因组代谢模型云数据 库,挖掘高效合成短链有机酸的新途径;开发微型核酸酶介导的 高精度基因组编辑系统,突破曲霉和非模式酵母等工业菌株的遗 传改造壁垒;建立机器学习赋能的酶元件智能设计平台,开发代 谢通量时空精准控制系统,提高细胞工厂性能;建设生物基短链 有机酸千吨级智能生产线,集成数字孪生控制系统,创新膜分离 -原位发酵耦合工艺,形成全流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包,实现应 用。
考核指标:构建涵盖曲霉属、非模式酵母等10种以上有机酸 高产菌种的代谢网络模型数据库;开发适用于曲霉等难改造底盘 的新型基因编辑系统,编辑效率达到90%以上;实现2个以上自 主知识产权的短链有机酸细胞工厂性能优化,糖酸转化率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建立高效的短链有机酸分离技术,提取收率不低于 80%;建设典型短链有机酸的百吨至千吨级示范生产线,形成全 流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包,并推动产品销售。预期成果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九、新能源
本专项目标:集中攻关新一代光伏高效率太阳电池、新型大 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及核心部件技术,研发示范一批海上和陆上可 再生能源新型系统技术,锻造产业链上的器件、装备、系统、软 件、测试等关键产品技术强项,提升我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总体 水平。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及其相关研究所的战略合作,与风能太 阳能行业的大型能源央企、龙头制造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和集成示 范,鼓励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着力打造具有全球 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先行先试区。2025年度指南围绕柔直换 流阀、钙钬矿叠层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技术方向,启动4项重 点攻关任务。
9001面向大型可再生能源构网的紧凑型柔直换流阀的研 发
研发内容:针对大型可再生能源构网建设,研究柔直系统构 网拓扑结构、高速高可靠的系统控制策略以及动态仿真建模技 术;研发紧凑型、模块化、多电平柔直换流阀及核心器部件,包 括紧凑型换流阀及子模块,6.5千伏IGBT芯片和FRD芯片等;大 幅缩减换流阀体积及重量、降低工程总投资和系统运维成本,实 现紧凑型柔直换流阀工程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大型可再生能源柔直系统构网拓扑技术方案、控制策略及动态仿真模型,等效模型与原模型计算误差^ 8%;研制紧凑型换流阀子模块,子模块电压>3千伏,功率密度 >5千瓦/升;6.5千伏IGBT芯片额定电流>80安,FRD芯片额定 电流>140安;6.5千伏压接型IGBT器件额定电流>2千安;紧凑 型换流阀在±50千伏、50兆瓦以上工程应用示范。预期成果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9002 25MW级偏航变桨轴承试验平台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行业内现有三工位变浆轴承柔性试验平台加 载能力无法满足大兆瓦机组变浆轴承测试需求的问题,研究提升 试验台综合测试能力。具体包括研究典型场景下风电机组偏航变 浆轴承运行、损伤机理与地面试验工况提取技术;偏航变浆轴承 试验平台全工况建模与半实物仿真分析技术;偏航变浆轴承试验 平台多工位动静态同步加载与智能化监测、控制技术;25MW级 偏航变浆轴承试验平台高承载液压装置开发与系统集成技术;偏 航变浆轴承试验与运行性能分析评价技术,建立标准化测试体 系。
考核指标:建立1套25MW级偏航变浆轴承试验平台,满足3 套变浆轴承同步加载测试,加载弯矩载荷>140MN_m,加载力 载荷>5000kN;建立偏航变浆轴承试验平台控制器半实物仿真 验证系统;建立25MW级偏航变浆轴承试验平台的运行监测与控制系统1套,可同步采集载荷、位移、振动、温度等多参量数据; 数据采集频率> 100Hz;具备统一变浆及独立变浆控制测试功 能;完成轴承样品的全方位性能验证测试,被试轴承样品直径不 低于6米。预期建成全球领先的25MW级偏航变浆轴承试验平台。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4年。
9003 面向多场景应用的高效率柔性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 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内容:面向便携式能源、低空经济、车用光伏一体化、 建筑光伏一体化等应用场景,开展高效率柔性钙钬矿叠层光伏组 件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具体包括研究高透耐弯折柔性电极制备 技术;高质量宽、窄带隙钙钬矿薄膜低成本溶液法制备技术;叠 层器件中,顶电池与底电池的界面匹配、电流匹配功能层研发及 工艺技术;叠层器件低光电损耗隧穿层量产技术;柔性低损高精 度激光互连技术;柔性超薄低损封装技术;建设至少1条产线并 开发多个柔性光伏组件典型应用场景。
考核指标:开发方阻$20D/sq、透过率>85%的柔性导电透 明电极衬底;大面积宽带隙(>1.6eV)、窄带隙(<1.3eV)钙钬 矿薄膜(面积>0.72m2)制备,膜厚不均一性$3%;获得低光 电损耗隧穿结、电荷传输层等功能层的高效量产技术;开发高精 度低损激光划刻装备及工艺,GFF397%,直线度<30gm;在省 内建设平米级柔性钙钬矿叠层光伏组件示范生产线,实现柔性商用组件效率彡22%(面积彡0.72m2),组件通过IEC61215可靠性
测试;组件能质比彡800W/kg,连续弯曲100次、曲率半径彡 30mm,功率衰减$10°%;开发低损封装材料与工艺(封装温度 $110oC);开发不少于3个柔性光伏产品典型应用场景。预期成 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
9004全固态低成本锂离子储能电池研发 研发内容:针对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全固态储能电池发 展的战略需求,研究固体储能型电池关键材料、单体与系统集成 方面的重大科学及应用问题。具体包括适合储能的电极与低成本 聚合物、氧化物电解质材料体系开发;高离子传导、低界面阻抗、 高安全、长寿命的全固态储能电池极片与离子导体膜的设计与制 造技术;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寿命可预测的全固态储能电 芯开发;高环境适应性、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全固态储能系统集 成及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低成本锂离子聚合物与无机氧化物固态电解 质材料,室温离子电导率> 3mS/cm ;离子导体膜电导率高于 1mS/cm,厚度不超过15pm;建成固态电解质、离子导体膜、全 固态正负极的电芯中试制备平台;开发全固态电池单体,容量超
过600Ah,能量密度不低于200Wh/kg,循环寿命不低于12000次; 完成20英尺集装箱6MWh以上系统集成和典型场景的应用,组串过充不起火,其他安全性指标达到国标要求;低温-40oC放电容 量不低于室温的70%,高温50oC充放电循环寿命保持率不低于室 温的90%,实现固态电池全气候环境下的储能应用。预期成果达 到国内领先水平。
有关说明:米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省财政资助经费原 则上为1000万元-20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